Page 47 - 2023年第54卷第8期
P. 47

础上改进了 DYRIM,模拟了黄河源区 1956—2014年的径流过程,进一步提高了缺资料地区径流模拟的精
              度,文献[ 11]也通过考虑植被、淤地坝的影响改进 DYRIM。由于推广性较好,DYRIM还被用于模拟和
              预测珠江流域、闽江流域、南方山区河流、长江上游等区域的径流过程                                [12 - 14] 。
                  尽管 DYRIM能模拟不同尺度、类型流域较真实的径流过程,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如 DYRIM将
              河道断面 简 化为 “ V” 形,虽 然能 较好反 映低级别 河流的 断面 特征                        [15] ,但 不能 用 以 模拟 高 级 别 河
              流  [16] ,即使通过模型率定、调参等方式降低因断面形态失真带来的误差                              [12,17] ,仍会使模拟结果不能
              反映真实的下垫面条件、水流情况,因此对土壤特性、水力要素的模拟偏离实际。可见,虽然 DYRIM
              的模拟效果整体较好,但仍需基于河流几何信息,获取更真实的断面形貌沿程变化,改进模型、提升
              模拟效果。
                  本文以位于黄土高原的黄河一级支流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多源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提
              取了河流表面信息及各级河流的断面形态,与 DEM河网提取工具得到的线状河流水系组合,得到了
              流域河道的边界条件。基于各级河流的断面形态,建立了 DYRIM断面判别模块,改进了其汇流模型,
              提升了径流过程的模拟效果,提高了洪水过程与水力要素的模拟精度。本研究可为探究基于多源遥感
              数据获得较完整的河道边界条件、提升水文模拟效果及河流地貌演化等研究提供参考。


              2 基于断面判别模块的模型改进


                  DYRIM是以 DEM河网为核心,基于物理机理、分布式参数和连续计算时段,能较准确描述黄河
              流域下垫面环境,较精确模拟黄河径流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7] 。DYRIM 模拟流域径流模拟时,涉
              及其产流、汇流模型,本文主要针对汇流模型进行改进(图 1)。





























                                              图 1 DYRIM产流及改进的汇流模型框架

              2.1 产流、汇流模型及数据输入 坡面产流是流域径流过程的起点,为了适应黄河中游超渗产流的特
              点,DYRIM产流模型采用土水势概念模拟地表入渗过程的变化,获得较精确的产流过程                                           [8] 。其后,
              以每一个坡面及与其相邻沟道组成 DYRIM的最小汇流单元———坡面 - 沟道单元,并假定坡面 - 沟道单
              元产流直接作用于 单元出 口,按 自上 游至 下游 的拓 扑 关系 流 入 下 一 级 河 网 中 完 成 水 流 的 汇 集 与 演
              进  [16] 。支流入汇直接由各级径流叠加,水流演进过程通过断面判别模块调用扩散波、运动波法计算。
              基于 DYRIM产流、汇流模型的径流模拟需输入流域降雨、地形几何参数、下垫面参数,参数率定是
              兼顾了模型实际意义的部分下垫面参数                   [10] 。
              2.2 断面判别模块 山区河流多不具备实测断面资料,仅能基于中、低分辨率的 DEM 提取有限几何

                                                                                                —  9 3 1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