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2023年第54卷第8期
P. 88
础做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仅 P12中的作物碳足迹、灰水足迹、作物水足迹、用电量和产量在 2015
和 2018年出现降低,说明在优化后期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出现了强烈的竞争关系,也表明种植结构
优化改善提水灌溉系统生态环境的潜力逐步显现出来。优化方案( P12、P14)中的单方水经济净效益、
经济净效益均优于现状( P1)。单方水经济净效益作为目标函数之一,优化方案实现了该效益的提升,
说明调整种植结构规避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验证了优化模型解集的合理性。
图 2 不同优化方案下的作物生育期播种面积
表 2 不同方案水- 能源- 粮食关联关系评价指标值
年份 2006 2009 2012 2015 2018
指标 P1 P12 P14 P1 P12 P14 P1 P12 P14 P1 P12 P14 P1 P12 P14
3
作物水分生产率?(kg?m ) 0.63 0.63 0.63 0.7 0.71 0.7 0.67 0.67 0.67 0.73 0.73 0.73 0.72 0.73 0.73
6 3
虚拟水输出?(10m ) 466 626 698 581 613 684 555 566 638 447 438 505 512 450 516
蓝水利用率 0.35 0.35 0.35 0.39 0.4 0.39 0.47 0.47 0.46 0.35 0.34 0.35 0.27 0.27 0.27
6
电能生产率?(10kg?(kWh)) 0.28 0.28 0.28 0.28 0.28 0.28 0.22 0.23 0.22 0.32 0.33 0.33 0.42 0.42 0.42
作物碳足迹?t 2.38 2.7 2.86 2.91 3.03 3.19 3.75 3.78 3.98 2.59 2.53 2.7 2.06 1.98 2.06
6 3
灰水足迹?(10m ) 293 339 361 300 304 324 312 312 333 309 305 325 280 264 281
6
3
单方水经济净效益?(万元?10m )15.07 15.22 14.84 18.29 18.94 18.54 21.39 23.41 22.41 19.92 20.3 19.93- 12.42 - 11 - 11.7
经济净效益?万元 165901923019866220342335824229279183075031113240742417425203- 15513 - 12957 - 14620
6 3
作物水足迹?(10m ) 1101 1263 1339 1205 1233 1307 1305 1314 1388 1209 1191 1265 1249 1178 1249
用电量?(kWh) 2479 2818 2975 3036 3156 3319 3907 3932 4145 2699 2633 2808 2141 2058 2151
6
产量?(10kg) 699 799 842 847 872 921 876 885 932 877 874 920 905 864 909
三种方案在所观 察年 份的 相对贴 近度 如图 3所示。
相对贴近度值越大意味着方案越好。P14在 2006、2009、
2012和 2015年 的 相 对 贴 近 度 均 为 最 大, 分 别 达 到 了
0.623、0.621、0.642和 0.681。而 2018年,相对贴近度
最大的方案 P12,其值为 0.606。结合表 2和图 3可知,
单一的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整合多评价指标更能全面地
体现灌溉农业单元的多维系统特征。此外,优化方案 P12、
P14与现状情况 P1相比,相对贴近度表现出明显改善。
因此,多目标优化方案的综合结果均优于现状情况,即种
图 3 不同方案的相对贴近度
植结构优化调整后,在水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权衡经济
与生态效益,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和能源浪费以及缓解资源短缺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3.2 优化前后作物播种面积对比 典型年份 4种作物优化前与后的播种面积如图 4所示。优化后水稻
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均明显高于优化前,年均分别增加了 8.3%和 29.6%;小麦面积在 2015和 2018年分
2
— 9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