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2023年第54卷第8期
P. 89
别比优化前减少 0.7%和 18.2%;大豆仅在 2018年减少 7.2%,其余年份有明显增加。表明在本研究的
多目标优化模型中,水稻和玉米的综合效益较高,因此在未来的规划中,应当增加水稻和玉米的播种
面积。图 4还显示,优化前的小麦播种面积呈持续增长趋势,除 2006年外,均高于水稻的播种面积;
玉米和大豆的播种面积远远低于水稻和小麦的播种面积,这与稻米和小麦是主要的口粮作物有关。不
同于水稻和玉米,小麦在 2015和 2018年优化后的播种面积低于优化前,这与 2015年后小麦收益突降
而成本持续增加有关,说明小麦的综合效益不稳定且风险高。此外,优化后的大豆播种面积仅在 2018
年比优化前约低 7.2%,这与当年大豆的成本和收益间的差异增大有关。
图 4 典型年份研究区粮食作物优化前后播种面积
3.3 优 化 前 后 的 作 物 水 足 迹、用 电 量 和 产 量 变
化 典型年份优化前后研究区粮食的作物水足迹、
用电量和产量的变化如图 5所示。2018年优化后
三个指标较于前期均有所降低,且均低于优化前,
这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受到压缩的现实趋势相关。
粮食面积收缩会导致作物生长过程中碳排放减少,
从生态效益的角度来看有助于 “碳达峰” 目标的
实现。图 5显示,优化前,作物水足迹和 用电 量
均在 2012年达到峰值,而产量最大值出现在 2018
年;优化后,作物水足迹和用电量仍在 2012年达
到峰值,同时也实现了粮食产出量最高。除 2018
图 5 优化前后粮食作物水足迹、用电量和产量
年外,优化后的作物水足迹比优化前增大 4.0%以
上,用电量、产量的情况与作物水足迹相似,增幅均在 2006年最高,这与当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状
况有关。而在 2018年,优化后的三个指标分别比优化前降低了 5.6%、3.9%和 4.6%,这决定于经济迅
速发展与资源、生态约束之间的关系,也说明优化种植结构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
间的矛盾。
3.4 优化前后的单方水经济净效益和作物碳足迹分析 优化前后各作物的单方水经济净效益列于表 3。
6
3
综合 4种作物来看,粮食单方水经济净效益年均增加约 0.5万元?(10m )。表 3显示,优化前后单方
水经济净效益在作物间存在差异,玉米与大豆较高而小麦与水稻相对较低。同时,4种作物单方水经
济净效益在优化前后的变化均不够明显。在 2006、2009和 2012年 4种作物的单方水经济净效益均为
正值,表现为盈利状态;2015年大豆在优化前后均出现亏损;2018年,仅有玉米处于盈利状态,其
他 3种作物优化前后均出现负值,其中大豆亏损最多,这主要取决于作物种植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关
系。从整体视角,仅在 2006年,研究区粮食优化后的单方水经济净效益低于优化前,其余年份则相
反,这与经济效益、作物耗水之间的变化态势不一致,说明作物复合种植结构的抗风险性增强而有利
于水资源压力的缓解。在优化前后,玉米均保持盈利状态,说明玉米的抗风险能力高于其他 3种作
物,因此在保障水稻和小麦的播种面积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玉米的播种面积。
— 9 7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