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2023年第54卷第8期
P. 96
(a)汛期水库水位达到上限值 (汛限水位或正常高水位),入库流量较大使发电流量也取到上限
时,此时无法降低水电出力 [21] 。为了满足互补电站出力与负荷需求间的平衡必须弃掉多余风光电。
( b)非汛期存在可调节库容时,水电出力达到下限值无法继续降低时,互补电站的出力仍然大于
负荷需求,此时必须弃掉多余的风光电。
( 2)中长期模拟水电出力:为模拟水风光互补系统各调度时段内水电出力,建立了以互补系统多
年净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函数的中长期优化调度模型:
I
ws
∑
hp
P
maxEP = [P + 珔 (I,I)] Δ T i (2)
s
w
i
i
i =1
ws
s
hp
w
珔 (I,I) =[P(I) + P(I)][1 - f(P )] (3)
P
i w s i w i s EC i
hp
式中:EP为水风光互补系统调度期 I内的总发电量,kWh;P 为第 i时段过程中水电机组的平均出
i
ws
w
P
力,MW; 珔 (I,I)为风电装机容量为 I、光伏装机容量为 I在第 i时段的净出力,MW;P(I)、
i w s w s i w
hp
s
hp
P(I)分别为风电、光伏装机容量为 I、I时的出力,MW;f (P )为水电出力为 P 时的弃电率;
s
w
s
i
i
EC
i
Δ T为调度时段长,月。
i
模型综合考虑的约束条件包括水量平衡约束、库容约束、发电流量约束、边界条件约束、保证出
力约束、非负约束等,利用惩罚系数约束系统保证出力,目标函数更新为式(4)。利用动态规划对该
模型进行求解,决策变量设定为水位,调度时段为月尺度。
I
hp
ws
ws
hws
hp
∑
maxEP = {P + P (I,I) - φ min{0,[P + P (I,I) - P ]}} Δ T i (4)
w
s
i
i
s
w
i
i
firm
i =1
hws
式中:φ为惩罚系数;P 为互补电站保证出力,MW。
firm
( 3)统计逐时段弃电量:将模拟出的各调度期内平均水电出力回代入弃电损失函数,统计各时段内
风光弃电量,进而推求多年平均风光弃电率与装机容量的关系如式( 5),拟合求取式(1)中的各系数。
I I
w ∑
w
w
w ∑
(I) = E(I)? E(I)
γ w ci i w
i =1 i =1
( 5)
I I
s
s
s ∑
(I) = E(I)? E(I)
s ∑
γ s ci i s
i =1 i =1
w
w
(I)分别为风电、光电装机为 I、I时的弃电率;E(I)、E(I)为风电装机 I时各时段
w s w s ci w i w w
式中:γ w (I)、γ s
s
s
内的弃电量和发电量,kWh;E(I)、E(I)为光伏装机容量为 I时各时段内的弃电量和发电量,kWh。
s
i
ci
s
s
2.2 最优装机函数 技术经济分析是确定风光装机容量的一种通用框架,该框架通过对互补系统全生
命周期成本和收益评估开展优化设计。除了运行成本之外,全生命周期成本通常还包括资本成本和维
护成本两个部分,统称为 “固定成本”。在计算成本时,还必须考虑货币价值随时间的变化。在所有
可能的互补系统容量配置中,具有最大净现值的配置被称为最优配置 [13] 。
需要明确的是,由于本文中水电站已经建成并投产运行,水电收益不影响风光装机,因此构建的
成本- 效益模型中:风光发电收益为收益的唯一来源,区分了风电、光伏上网电价的差异,并假定电
价在互补电站运行期间不随时间变化;成本包括初始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为装机
容量与单位装机成本的乘积,运行维护成本来源于机组维修、检测等多方面,为风光发电量与单位发
电量运维成本的乘积 [17] ,对净效益折现以考虑货币价值随时间的变化。模型以互补系统全生命周期净
现值最大为目标函数。
Y NR Y NR
+
ws∑
maxNR = w y - 1∑ s - C I- C I (6)
in,s s
in,w w
y =1(1 + d) y =1(1 + d) y - 1
r
r
] IT
γ)B - C
{ NR = [(1 - 珔 w w om,w β w w (7)
w
γ)B- C
] IT
s
NR= [(1 - 珔 s s om,s β s s
式中:NR 为互补电站全生命周期净效益,NR 、NR 为风能电站、光伏电站净效益,元;Y为风能电
ws
w
s
站、光伏电站运行寿命,年;B 、B 为风电和光伏上网电价,元?(kWh);C 、C 分别为风能电
w s in,w in,s
0
— 9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