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2023年第54卷第9期
P. 11
能够有效控制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扩张,减少区域风沙侵蚀,进一步降低入黄泥沙含量。
2.4 促进实现水沙协调治理,保障黄河流域水安全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流域水安全最
大的威胁。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是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占全河沙量的 90%以上,泥沙年内分配
十分集中,90%的输沙集中在汛期。近年来,由于上游引黄水量增加,加之刘家峡、龙羊峡水库联合运
3
3
用导致宁蒙河段汛期来水减少,宁蒙河段主槽过流能力由 1980年代的约 4000m?s减小到目前不足 2000m?s,
3
[12]
低于 2030年宁蒙河段适应平滩流量阈值 2000m ?s ,造成内蒙古三盛公至昭君坟 200km以上河段
形成新的悬河。水沙关系的不协调也加剧了宁蒙河段的凌汛灾害,1986年以来内蒙古河段凌汛堤防决
口 6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建设几字弯水网与西部调水入黄河方案可以实现水沙协同治理,西部调水入黄河方案从上游水库
补水,结合规划建设的黑山峡等重大枢纽工程,通过增加干流水量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减少河道的
游荡性 [11] ,逐步遏制和改善宁蒙河段、禹潼河段淤积抬升,实现 2030年宁蒙河段适应平滩流量阈值
3
3
2000m ?s,远期平滩流量阈值 2500m ?s,渭河下游河道、小北干流适应的潼关高程阈值 328m左右,
2070年潼关高程可冲刷下降至 326m左右的目标 [13] 。此外,西线调水经洮河进入黄河几字弯区,通
过置换被生活和工业挤占的生态用水,助力生态恢复,降低入黄泥沙含量,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输沙
量控制在 0.4亿 t?a左右 [13] 。同时几字弯区新增退水与西部调水入黄河水量可在潼关汇合,共同促进
黄河中下游水量保障和水沙协调,确保下游河道安澜。
2.5 巩固和改善生活生产水平,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几字弯区地处老(革命老区集中)、
少(少数民族地区)、穷(欠发达地区)地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滞后,
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整体较低。2020年几字弯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58万元,仅 为东 部 地区的
60%,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与东部地区相比,该区域第三产
业规模小、层次低、缺少相对竞争优势,难以形成稳定收益。因此,第二产业必然是几字弯区实现经
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支撑,但由于水资源短缺,工业发展难以向更高层次阶段迈进。
建设几字弯水网可以系统升级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将最大程度缓解区域生活和产业缺水,并通过
工程建设带动一系列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众多勘探、设计、施工、服务行业以及技术创新带来市场
机会和收益,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随着能源和矿产资源经济潜力逐步发挥、产业
的发展和耕地的开发,并在现代科技和节水观念的引领下,钢铁、能源、电力、煤炭化工、建材、旅
游等现有产业基础作用将充分发挥,增强区域发展造血能力,改善老少穷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水平。
2.6 提升后备耕地开发战略潜力,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 黄河几字弯区处于北纬 35°—40°
农作物黄金种植带,同一纬度带分布有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当地土地丰富、光
热充足、气候温和,有利于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种植,较大的昼夜温差也有利于农业病虫害防治。但
受水资源条件制约,几字弯区耕地灌溉率低。此外,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表明,扣除城市和现有耕
地等已经开发利用的土地,区域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高等级后备耕地资源面积仍有约 1400万亩。
中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与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
25%和 24.4%。尽管从 2004年起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 17年连增,但受人口规模增加和饮食结构升级
等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自给率从 2004年的 95%,下降至 2012年的
88.4%,并进一步下降到 2020年的 85% [14] 。根据相关预测,2030年全国粮食供需缺口将在现状的基础上
[15]
再扩大 1.1亿 ~2.0亿 t 。只要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深度挖掘节水潜力的前提下,几字弯区就
可成为我国未灌溉耕地和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具备建设大规模国家农场的先天条件。若我国
出现大幅增加粮食产量的任务需求,几字弯区即可通过建设配套灌溉工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优化完善作用
调水入黄河干流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目标,几字弯水网是南水北调西线配套东延工程,主
要解决黄河干流难以保障的几字弯区域需水要求,是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方案的完善优化,其优
0
— 1 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