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2023年第54卷第9期
P. 12
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可以实现 “高水高用”,解决水低地高用水困难的问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现有规划主要是
调水入黄河,然后再从黄河干流取水利用,由于水低、地高、人高,黄河只能自流覆盖沿河两岸的低
处,广大腹地供水难以保障。几字弯水网位于区域制高点,人工 “水脊” 位于地理最高处,可为经济
社会系统全程自流补水,避免了取用水困难、提水成本高、难以持续利用等问题。还可与低处的自然
河流连通补水,系统破解水资源短缺制约,使西线调水工程效益最大化。
( 2)可以实现 “专线专用”,避免多水源混合运行管理难题。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会导致高
成本的外调水与黄河干流水量完全混合,造成两种水源的水权界定、水价制定、监管监控等十分困
难,运行管理必然面临极大的挑战,甚至可能导致低效运行的困境。几字弯水网不与黄河水源直接混
合,专线专用,用户明确,权限明晰,可避免水权、水价、取用、计量、监管等一系列运行管理难
题,有利于调水工程管理运行。
( 3)可以打通 “渭河通道”,解决渭河流域缺水和水沙不协调问题。如同黄河干流一样,渭河流
域也深受缺水和洪涝灾害影响,几字弯水网可打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渭河输水通道,一方面可从上
游向渭河干流直接补水,保障经济社会用水,支撑以国家中心城市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
展;还可以满足河湖生态需水,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将渭河作为南水北调西线输水
通道,还可以协调渭河水沙关系,改变下游河道演变和河床冲淤现状,促进渭河回归自然河流侵蚀
面,减缓洪涝灾害。
( 4)可以形成 “三线配水” 优化格局,促进西线调水高效输配。几字弯水网可以实现将渭河与黄
河共同作为南水北调西线的战略输水通道,由此形成黄河、渭河和几字弯水网三线输配水的优化格
局。“三线配水” 可实现高低处、上下线布局,各自具有特定功能,形成连通互补、整体互剂的水网
格局,协同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
( 5)可以构建 “互补协同” 工程体系,保障黄河流域水安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入黄河方案可基
本保持原规划供水对象和目标,解决几字弯内黄河干流水量难以自流供给区域的水安全保障问题。在
潼关以上,可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入黄河干流方案协同保障几字弯区水安全;在潼关汇合后,可以提
升调水调沙潜力,为黄河中下游水资源保障和促进水沙协调提供新动力。此外,几字弯水网与规划和
在建的黑山峡水利枢纽、引汉济渭等工程具有很好的时空互补性。
( 6)可以与南水北调中线 “丰枯互济”,提高供水保障率。南水北调中线已经成为华北地区人民
群众饮水安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南北经济循环畅通的生命线。几字弯水网和南水北调中线可通过
引汉济渭工程产生直接水力联系,从而实现水资源 “丰枯互济”。当丹江口水库来水不足,北调水量
难以保障时,可适当减少引汉济渭工程取水量,增加几字弯水网供给,从而保障中线工程北调水量,
反之亦然。通过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互补互济”,大幅提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和几字弯区供
水安全保障程度。
4 生态环境风险及应对措施
黄河几字弯水网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如果开发利用方式不当,也可能带来一定的生态环
境风险。首先是外调水替换当地生产生活用水后,一方面还水于河湖,另一方面回归水量增加,这可
能会降低河流侵蚀基准面,增加对河道两岸的冲刷 [16] ;其次外调水增加可能改变局部区域气候水文要
素,加剧气候水文条件的不确定变化 [17] ;黄河几字弯区部分区域地势平坦低洼,若发展灌溉面积、开
发后备耕地,如果排水不畅可能会导致局部区域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面对潜在的生态环境风
险,需要通过科学的应对措施进行防范。
( 1)调水后河道径流增加带来的侵蚀问题。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控制适宜稳定的河道径流量是防
止河道侵蚀,减少入黄泥沙的关键。调水后,通过置换当地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河道径流,改变原本
的河道侵蚀基准面,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措施:①对潜在影响的河流做好适宜生态补水过程的基础研
2
— 1 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