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2023年第54卷第10期
P. 90
连的节点功率转移分布因子统一视为 0;P、P分别为联络线 s最小、最大传输功率;I为与联络线 s
s s s
相连的外送电站序号集合。
( 2)联络线传输功率波动幅度约束
out
s,t - 1 ≤Δ P
P - P out (19)
s,t s
式中 Δ P为联络线 s传输功率在相邻时段的最大波动幅度。
s
2.5 直流计划更新策略 送端出清无法满足直流输送计划要求时,需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适当调整。
( 1)欠发电站送电计划边界确定策略。外送电站实际可发电量无法满足外送计划时,以事后水力
校核确定的实际可发电量作为外送电量控制边界,将其更新至受端现货市场出清模型,以优先保证外
送计划的顺利执行,具体如下:
out
λ ∑ P ≤E out,max (20)
i,t
i
t ∈T
式中 E out,max 为电站 i水力校核确定的最大可发日电量。
i
(2)弃水电站送电计划边界确定策略。按照 2.2节中弃水处理思路,当上游电站外送出力遭到削
减时,构建送电过程控制约束,并添加至受端现货市场出清模型,具体如下:
i - 1,t Δ N
i - 1,t ≤P
P out out,bid - out (21)
i - 1,t
式中 P out,bid 为上游电站 i - 1 在 t时刻的实际外送出力。
i - 1,t
(3)满足电网安全约束的外送计划边界确定策略。考虑水电外送边界后,若送端现货出清结果无
法满足电网安全约束时,需引入外送出力松弛变量实现模型出清,并依据松弛变量结果,动态调整送
电计划,构建跨省输电通道时序电力控制约束,进一步集成至受端现货市场出清模型,具体如下:
+
out
P = P out,real - H + H - (22)
s,t
s,t
s,t
s,t
out
P ≤P out (23)
s,t
s,t
out
式中:P 为联络线 s在 t时刻传输功率上限;P out,real 为上阶段出清外送通道 s在 t时刻的外送出力;
s,t s,t
-
+
H 为外送通道 s在时刻 t的外送出力剩余变量;H 外送通道 s在时刻 t的外送出力松弛变量。
s,t
s,t
3 出清模型
3.1 市场机制 本方法中涉及的送、受端市场均为集中式电力市场,并采用 “中长期金融合约 + 全电
量现货交易” 市场模式 [34] ,通过现货市场完成全电量集中优化出清。此外,送端富余水电通过直流
联络线打捆外送至受端市场,输配电费按照各通道输电价格进行计算。
参考全国电力市场 “统一市场,两级运作” 的建设思路,本方法中送、受端市场组织流程及交易
时序如下:( 1)送端市场预出清,为外送水电参与受端市场提供申报依据;(2)受端市场申报、出清,
作为送端市场出清边界;( 3)送端市场出清;(4)根据送端市场弃水、电网断面控制需求决定是否调整
外送计划,并重新开展受端市场出清。与现行机制不同的是,本模式下送端市场无法满足预期送电计
划时,可根据需求动态调整外送计划,并在新的边界条件下重新组织送、受端市场出清。
3.2 送端市场出清模型
3.2.1 目标函数 本文送端市场为高比例水电电网,同时作为外送电源,采用系统总购电成本最小目
标,并引入送电松弛变量,保证模型可行性。具体如下:
-
+
s,t ]
p
u
∑∑
min [ (c + c ) + Y(H + H ) (24)
i,t ∑∑
s,t
i,t
t ∈T i ∈I t ∈T s ∈S
p
u
式中:c 为电站 i在时段 t的运行费用;c 为电站 i在时段 t的开机费用;I为送端市场电站集合;Y
i,t i,t
为惩罚因子;S为外送通道集合。
3.2.2 约束条件 为保障送端电力系统、机组运行安全,需考虑系统负荷平衡、安全备用、支路潮流
约束,以及机组出力范围、爬坡能力、最小连续开停机等约束 [30] 。此外,还需考虑以下约束:
( 1)水电特性及弃水处理约束集,见式(1)—(4);
— 1 2 6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