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2023年第54卷第11期
P. 101
表 2 水系结构连通指标与计算公式
准则层 指标层 权重 公式 指标说明
S
0.15 = R sp 为面积斑块比;S为水域面积
面积斑块比 R sp R sp
PN
横向
L
0.15 = R sl 为面积长度比;L为河流长度
面积长度比 R sl R sl
S
( ) × 100% W f 为水面率,表示第 j年水域面积(S j )与所有年份最
S j
=
0.11
水面率 W f W f
S jmax 大水域面积( S jmax )之比
N
纵向 河频率 R f 0.11 R f = R f 为河频率,单位区域面积上的河流数
A
结构连通指标
n R d 为河网密度,单位区域面积上的河流长度,表达了
L i
0.11 R d ∑
=
河网密度 R d
i =1 A 系统排水的有效性;L i 为单条河流长度
C f 为连通时效;C d 为一年中水体出现天 数,在 本 研
究中指的是像元尺度上每一个水体栅格一年中水体出
C d
时间 连通率 C f 0.37 C f =
现的天数;D t 为 一 年 总 天 数;0.7 ≤ C f ≤ 1为 持 续 连
D t
通;0.5 ≤C f <0.7为周期连通;0 ≤C f <0.5为临时连通
2.2.3 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功能连通 水系功能连通主要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 [18] ,从水
系连通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
为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四大类 [18] 。河流径流是流域生产、生活、生态供水的保障,水系连通会对
河流供给功能产生影响。用地表径流指数、年平均径流保证率,河损率表征其供给功能。流域内水
库,生态闸,引水渠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具有蓄滞洪水、削峰补枯、行洪排涝等调节洪水、缓解水旱
灾害的功能。用水库调节能力、生态闸调节能力表征其调节功能。水系连通引起的河流形态、流速和
水量的变化不仅会对河道内生态过程产生影响,而且会通过地下水位的变化影响河道外维持生物多样
性以及提供生境的功能,用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香浓多样性指数等表征其支持功能。以湖泊、水
库、河流等为核心打造的水景观有利于文化功能的发挥。以水域景观面积占比表征其文化功能。本文
选取的水系功能连通指标与计算公式见表 3。
计算 1990—2020年塔里木河干流上、中、下游 26个水系连通指标值,运用归一化方法将以上指
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逆指标(河损率)转化为正指标,运用层次分析熵权法 [29] 确定权重,进而对
三个维度的指标分别进行加权计算,即可得到每个维度的水系连通指标值。
3 结果分析
根据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阶段,将研究时段划分成 1990—1999年、2000—2010年、2011—2020
年,分别代表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前、实施前期和后期;在空间上将流域分成上、中、下游进行分析。
3.1水系形态连通对输水工程的响应 图 3为 1990—1999年、2000—2010年、2011—2020年河流廊道
和水域斑块分布及数量统计图。
水域斑块的变化趋势表明:2000年生态输水以来,上、中游小面积斑块数量增多,大面积斑块数
量减少,即出现由大面积连续斑块向小面积破碎斑块转化;下游小面积水域斑块数量减少,大面积水
域斑块数量增多。表明生态输水以来,在上中游沿途漫溢水量减少,水量主要沿河道向下游输送,因
此保证了下游的水系连通和尾闾湖台特玛湖的水域面积。河流廊道的变化趋势表明,上、中、下游河
流廊道数量整体增加,其中,中、下游主要以长度在 150km以内的河流廊道数量增加为主。上、中、
下游水系形态连通度时段均值计算结果表明,生态输水后塔里木河干流形态连通度整体提升,下游增
幅最为显著。其余水系形态连通指标计算结果见表 4。
3
— 1 6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