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2024年第55卷第2期
P. 32

图 14 考虑损伤开裂后的防渗墙下游面水头分布(单位:m)

                                                       表 4 渗漏量
                                                3
                                                                                3
                                   地基和覆盖层?(m ?d)                        防渗墙?(m ?d)
                                                                                                     合计?
                    工况                                   防渗墙    左岸顶部 左岸底部 右岸顶部 右岸底部
                                                                                                      3
                              覆盖层 左岸山体 右岸山体         小计                                        小计    (m ?d)
                                                         未损区     损伤区    损伤区    损伤区     损伤区
                  防渗墙完好        65750  3952   4814  74516   267    18      8      22     11     326   74842
                  防渗墙开裂        56328  3662   3969  63959   236   17518   5132   21271   6273  50430  114389
              防渗墙开裂+ 防渗措施 58272       3448   4216  65936   244    414    5034    434    6102  12228  78164


                  由表 4可知,相比于防渗墙底部损伤开裂区,防渗墙左右岸顶部的裂缝宽度较大,渗漏量较大,
                                               3
                                 3
              分别达到了 17518m ?d和 21271m ?d,占防渗墙区域渗漏量的 76.9%。由于顶部的破坏区域更小、
              破坏更为集中且埋深浅,防渗处理相对容易,因此应重点对防渗墙两岸顶部区域采取措施。本工程采
                                                                                          3
              用悬挂式防渗墙,防渗墙底高程以下不设防渗结构,覆盖层的渗漏量已达 56328m ?d,而防渗墙底部
              的损伤开裂程度相对较小,其渗漏量约为覆盖层渗漏量的 20%,且损伤范围大、埋深大、处理困难,
              因此防渗墙两岸底部区域采取措施的性价比并不高。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在防渗墙两岸的上游侧设置辅助防渗墙(图 15),厚度和深度与主防渗
              墙一致,间距为 2m,左岸和右岸辅助防渗墙的坝轴向长度分别为 160m和 200m,均比防渗墙顶部开
                                                                                               [36]
                                                                                        - 5
              裂区长度大 10m。主防渗墙和辅助防渗墙间采用灌浆处理,渗透系数取为 3.0 × 10 cm?s 。


















                                                  图 15 防渗墙处理措施示意图

                  考虑处理措施的防渗墙下游面压力水头分布见图 16,上部的压力水头与防渗墙未损伤工况下的结
              果基本一致,而防渗墙底部未处理区的压力水头分布基本不变。考虑处理措施的渗漏分析结果见表 4,
              与未处理工况相比,两岸顶部损伤区的渗漏量减小 97.8%,大坝总渗漏量降低 31.7%;与设计目标(防
              渗墙完好状态)相比,大坝总渗漏量仅增加了 4.4%,防渗处理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图 16 损伤开裂后考虑处理措施的防渗墙下游面水头分布(单位:m)


                     4
                —  1 5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