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22

第三产业为 6%~8%。在确定第一、第三产业的规模和效率变化范围后,按照产业结构、用水结构与用
                                                                                                   3
              水效率变化关系分析,202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相对现状下降 10%~20%,为 29.4~34.7m ?万元。
              2.3 水与 “地” 协调关系 “以水定地” 是对具备用水需求的农业、生态用地的控制,包括耕地、湿
              地、林地等。宁夏本地水资源与农业布局不匹配,有农业发展潜力的区域集中在降水较少的北部沿黄
              平原区   [25] 。宁夏沿黄平原绿洲是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阻隔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交会
              的重要生态屏障。自 1990年代以来,宁夏耕地减少、林草地增加,通过退耕还林减少了农业用水量,
              生态状况得到改善         [26] 。宁夏引黄灌区的水盐平衡对于生态健康十分重要                       [26] ,地下水埋深与植被群落
              盖度密切相关,合理的灌溉面积和节水强度是维持灌区绿洲稳定的关键                                    [28] 。因此,对于宁夏而言,
              “以水定地” 主要是确定合理的农业灌溉面积和用水量。一方面,受用耗水总量约束必须严控灌溉面
              积增长;另一方面,引黄灌溉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对于维持合理地下水位至关重要,必须保证
              一定的引黄规模且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不宜过大。
                  农业用水量取决于灌溉面积、种植结构、灌溉定额、高效节水占比,灌溉面积偏小或高效节水比
              例过大均会导致地下水补给不足。维系宁夏引黄灌区绿洲生态稳定的地下水埋深一般应控制在 2.5m
              以内,与作物需求有关           [29] 。以青铜峡灌区为例,渠系渗漏补给是维持地下水位的首要来源,引黄水量
                                                               3
              持续减少是地下水埋深增大的主要原因                   [30] ,41.8亿m 引黄水量是适宜节水模式下维持合理灌区地下
              水埋深的阈值       [31] 。结合已有成果分析水田面积、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与引黄水量的关系,辨析保障引黄
              灌区绿洲生态健康的水田规模下限和灌溉水量,如图 4所示。综合分析,为维持合理地下水位,北部
                                                                                   3
                                          2
              川区水田面积应维持在 4万hm 以上,农业和生态引黄水量应不低于 50亿m 。

























                                                 图 4 水与 “地” 协调关系分析

              2.4 水与 “城” 协调关系 按照 “人城一体” 原则,由城镇人口确定城镇规模,即符合用水集约度
              要求的建成区面积。城镇用水集约度采用单位面积建成区用水量表示,包括城镇居民生活、公共和环
              境用水。城镇规模除与城镇人口总量有关之外,与城镇人口密度关系密切。为计算建成区面积的合理
              增长范围,采用 “人- 城指数” MP来表示人口增长所需要的建成区面积增长                                 [32] 。
                  宁夏近 10年进入城镇建设快速发展期,建成区面积随着城镇化率提高而增加(图 5(a)),全区
                                                                                                     3
                                                                                                         2
              “人- 城指数”MP变化趋势见图 5(b)。各区县单位面积建成区用水量变化范围为 24万 ~185万m ?km ,
              呈现北高南低特点。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分类用地用水量指标,结合各区
              县城镇建设现状给出单位建成区面积用水量的上下限和中间值,如图 5(c)所示。依据各个分区单元的
              人口、城镇化率增量结合 MP指数计算建成区面积增量,结合上下限范围分析提出建成区合理的用水
              标准,作为确定城镇发展规模依据。根据上述分析,除银川外的北部川区单位建成区用水量在 80万 ~
                                                            2
                        2
                     3
                                                         3
              150 万m ?m 之间,中南部山区在 45万 ~60万m ?m 之间。
                     0
                —  2 7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