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20

线供水工程以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企业沿黄取水。通过上述工程,黄河水可以覆盖除泾源、隆德、
              彭阳三县以外的其他区县,供水量占全区的 85%以上,同时也是北部川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实
              际支撑了全区 95%以上的耗水。
                  宁夏具备规模利用能力的非常规水源包括再生水和矿井疏干水。参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13号)提出的 “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25%以上”
              要求,宁夏 2025年的再生水利用率北部川区达到 30%、中部和南部达到 20%,2035年全区提高至
              50%,实际可利用水量取决于城镇生活用水量和可配置的用户需求。参考《宁夏非常规水调查评价与
                                                                                                       3
                                                                                3
              开发利用研究》(2020年),宁夏 2025年矿井疏干水利用量可达到 0.28亿m ,2035年提高至 0.54亿m 。
              1.3 水问题与发展战略 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且不均衡,全区人均 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81%,万元 GD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3倍。经济布局 “南轻北重”,现状北部地区人均 GDP、城
              镇化率、人均用水量分别是南部的 2.6倍、1.8倍、9.5倍,区县间差距更为显著。水是宁夏发展的瓶
              颈因素,根据水安全保障 “十四五” 规划、水资源配置规划等成果,满足全区发展的远期需水超过
                                                              3
                    3
                                       3
              90亿m ,现状缺水近 7亿m ,2030年缺水 14.2亿m ,工业发展受用水指标约束。提高用水效率,加
              快经济发展并缩小区域间差距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宁夏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化工基地,特色农业优势突出。按照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产业振兴战略,发展方向是强化资源环境约束,确保稳定工业
              经济增长、保障能源产业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农业发展重点是葡萄酒、枸
              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个特色产业。2022年 4月,国务院批复《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要求 “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
              事,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
              产,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明确了 “四水四定” 的区域发展要求。
              1.4 已有相关研究 宁夏在西北地区人口相对稠密,区内水土条件差异大,水资源合理利用一直受到
              关注。1980年代已有学者开展了人口、土地开发和水资源利用布局关系的相关研究                                      [5,8] 。黄晓荣等   [11]
              采用不同方法分析了宁夏水与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农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过高,提出以水定发展的
              思路,适当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推动农业用水向工业用水转移。裴源生等                                   [12 - 13] 分析得出节水带来农业
              耗水率提高的规律,揭示了耗水节水潜力远小于取用水节水潜力。赵勇等                                   [14] 采用广义水资源配置模型
              分析全区经济生态协调发展需求,得出宁夏农业用水向工业和生活转移的合理目标。
                  近年来,从水资源承载能力角度探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布局成为研究热点。周侃等                                        [15] 提出干旱半
              干旱区栅格尺度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水与人口经济要素空间关系分析提出西海固地区
              的人口产业布局。云龙等            [16] 对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从水资源开发与用水强度两方面评价了
              宁夏水资源承载能力。胡影等              [17] 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综合评价模型 InVEST,分析了宁夏生态系
              统服务与经济指标的耦合关系及空间差异,指出大部分区县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状态。黄新蕊等                                             [18] 分析
              宁夏产业和水资源利用关系,提出不同用水效率水平可承载的产业规模。杨朝晖等                                        [19] 考虑人口、经济
              和综合用水效率关系提出 “以水定人” 分析思路,计算了全区可承载人口结果。游进军等                                           [20] 通过分
              类效率识别改进了三层次分析方法,得出宁夏的人口、经济规模可承载状况。针对宁夏农业用水比重
              大、水能粮协同关系密切的特点,部分学者开展了农业用水转换                                [21] 、水能粮纽带关系       [22] 、水价对农
              业能源的水量配置影响           [23] 等方面研究,揭示了宁夏水与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
                  上述研究通过分类识别水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诊断问题并提出对策,起到了决策支
              撑作用。然而,目前还缺乏整体分析,水与发展的联动效应考虑不足,不能适应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
              性约束的综合决策需求。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采用文献[ 24](简称论文(I))“四水四定” 协调优化模
              型对宁夏水与发展规模布局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为适水发展决策提供支持。

              2 水与 “人产地城” 协调关系


              2.1 水与 “人” 协调关系 2022年末,宁夏常住人口 7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483万人,人口增速

                —  2 6  —
                     8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