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33

发可为东莞市中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空间支撑。生态园地处六镇围合的
              边缘地带,城镇水务设施建设缺乏区域协同,建设水平不高,导致生态园及周边镇洪涝灾害频发、水
              生态环境状况不佳,因此,生态园开发建设亦有补齐区域水利和市政水务设施建设短板的诉求。

















                                           图 3 寒溪河流域典型年下垫面卫星影像解译结果
                                           表 1 寒溪河流域典型年下垫面变化情况统计

                                       1985年                     2005年                     2020年
                流域下垫面类型
                                面积?hm 2      占比?%         面积?hm 2      占比?%         面积?hm 2       占比?%
                    城镇           4934.4        6.0        31738.7       38.3        43084.8        52.0
                    林地          16780.6       20.2        12394.5       15.0         9982.8        12.0
                    湿地           4387.5        5.3         4176.4        5.0         3806.4         4.6
                  人工植被          56790.4       68.5        34582.6       41.7        26018.3        31.4
                    合计          82892.9      100.0        82892.2       100.0       82892.3       100.0

              4.2.2 寒溪河流域治理要求 流域防洪安全方面,寒溪流域规划提出在生态园湿地三角洲建设滞洪设
              施,但由于该规划与生态园及周边城镇在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方面缺乏协同,导致滞洪方案难以落地实
              施。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寒溪河流域人口密集、城镇开发强度大,汛期时,城镇合流制溢流污染及初
              期雨水径流污染对流域水质影响大。有效控制城镇面源污染,对保障流域下游樟村国控断面达标及东
              江水源地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部门提出在寒溪河流域建设寮步河西溪河河口、袁山贝江
              心洲湿地、南畲?大圳浦湿地及黄沙河河口湿地等 4座湿地的设想由于缺乏流域统筹,也未能落地实
              施(图 4、图 5)。
              4.3 规划协同机制构建 为使生态园开发建设与寒溪河流域治理要求相协同,构建了以生态园水系统
              规划为纽带的寒溪河流域治理与生态园建设协同机制(图 6)。基于城镇 - 流域水系统耦合模拟计算,
              明确区域水系格局、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处理与水环境保护方案,将流域滞洪区建设范围、城市水系
              格局、水利及市政设施用地要求,通过空间与设施协同反馈传导,形成寒溪河流域治理与生态园建设
              协同 “一张图”。依托上述协同机制,实现了在寒溪河流域治理框架下有序推进生态园的建设发展,
              反过来,生态园开发及产业发展也带动了流域及周边镇防洪排涝设施、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落地,
              进而促进了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4.4 防洪排涝协同 水系统规划以城镇- 流域水系统耦合模型为支撑,耦合寒溪河干流、三角洲湿地
              蓄洪区、城市内河涌、地形高程、城市用地、市政排水管网、雨水泵站等空间与设施要素(图 7),以
              寒溪河干流防洪设计水位与城市内涝积水深度等为目标约束条件,通过耦合模型计算,确定三角洲湿
              地滞洪区建设方案,进而指导城市内河涌整治、城市建设场地及道路竖向设计,同时满足流域防洪和
              城市排水防涝安全要求。
                  位于寒溪河干流左岸的寮步镇是已建老城区,过去城市建设导致了大量自然调蓄空间减少,且雨
              水管渠、泵站等市政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偏低,再加之寮步河汛期高水位顶托,进一步导致寮步镇城市
              建设区排水不畅,内涝积水问题一直无法得以系统解决。本次水系统规划协同寒溪河流域滞洪方案,

                                                                                                —  2 8 1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