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31
的一种技术方法。流域 “自然- 社会” 二元水循环理论和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流域治
理与城镇发展统筹奠定了理论基础。
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目标的确立,统筹好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成
为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构建的重大命题,也是系统解决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水问题的关
键路径。本文在辨析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城市水系
统规划在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中的作用机制及技术方法,以期为新发展阶段更好地处理好城水关
系提供技术参考。
2 基本问题探讨
2.1 辩证统一关系 流域治理以流域为管理单元,统筹防洪排涝、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等治理事
项,通过流域治理可有效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流域治理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其本身缺乏直接现金收
益,客观上制约了相关工作开展 [19 - 21] 。城镇发展以土地开发及产业升级获得的现金流为动力,促进经
济繁荣并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城镇发展要保障
自身及流域防洪排涝安全,保护水生态、节约水资源,使开发行为对流域的影响处在可控范围内;另
一方面,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具有多目标平衡和多利益主体协调特征,在水安全、水资源、水环
境等治理目标之间寻求流域最优解,实现流域内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22] 。
2.2 统筹关键问题 多数情形下,流域范围内存在多个具有各自发展诉求的利益主体,其在制定本地
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时,往往忽略了流域系统整体性,开发建设行为缺乏统筹协同,客观上导致流域治
理工作的割裂,制约了流域治理要求在各利益主体中的传导落实。此外,即使在同一利益主体内部,
由于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相关事权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之间亦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各自工作边
界、目标标准较难统一,导致各方规划缺乏协同,实施落地困难,甚至形成相互掣肘的不利局面。涉
水相关规划的协同在实施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中,既是关键,也是难点。
3 水系统规划协同机制及耦合模型
3.1 水系统规划协同机制 本研究提出将城市水系统规划作为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的纽带,在流
域涉水空间规划协同衔接中探讨其协同作用机制(图 1)。
图 1 流域涉水空间规划协同衔接示意
(1)在水安全方面,流域水系格局、防洪体系和设计水位对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城市道路及
场地竖向高程等建设方案会产生系统性影响;反之,城市化的水文效应亦会影响到流域防洪排涝体系
的功效与布局,城市水系统规划需从流域视角开展城市水系格局及防洪排涝问题的研究,实现流域与
— 2 7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