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32

城市在水安全方面的协同。
                  ( 2)在水环境方面,城市水系统规划以流域水环境保护目标为约束,通过系统核算,确定城市污
              染物入河负荷总量,进而确定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案及处理标准,并将相应设施用地范围反馈至
              城市用地规划予以落实。
                  ( 3)在水资源方面,城市水系统规划同步衔接城市用水规模与流域水资源配置,制定再生水等城
              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方案,促进城市及流域节水。
              3.2 城镇- 流域水系统耦合模型 长期以来,流域防洪、城市排水、水环境保护等不同专业之间设计
              标准缺乏有效衔接,在规划设计实践中,亦缺乏系统有效的协同技术方法,客观上造成流域治理与城
              镇发展统筹工作的割裂           [23 - 24]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 MIKE - FLOOD、SWMM 等多个模型平台为基
              础,构建 “城镇- 流域水系统耦合模型”,将海绵城市建设、市政管网、城市内河、流域防洪设计水位
              (流量)、水环境质量等边界条件在流域- 城镇尺度上实施耦合计算,支撑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在防洪
              排涝、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协同。


              4 实证研究


              4.1 生态园及寒溪河流域概况 生态园位于东莞市东江下游寒溪河流域,地处东莞中部六镇围合区
                                               2
              域。生态园建设开发范围约 30.5km 。寒溪河为东江左岸一级支流,干流河道长约 54.3km,流域面积
                         2
              约 734.3km 。寒溪河流域城镇化程度高,人口及工业企业密集,城镇防洪排涝风险突出,水环境保护
              压力大。行政区划方面,除生态园外,流域内还包括松山湖高新区、石龙、寮步、大岭山、大朗、横
              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东城等多个镇级行政单元(东莞实行市、镇(街道)两级行政管理,没
              有 “区、县” 设置)。寒溪河流域基本特征参见图 2、图 3和表 1。






































                                             图 2 生态园在寒溪河流域中位置及规划范围
              4.2 协同问题分析
              4.2.1 生态园建设发展诉求 作为东莞市中部城市组团的重要战略节点及产业增长极,实施生态园开


                —  2 8  —
                     0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