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57
角度间隔为 0.5°。在出流工况和进流工况下对进?出水口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具体体型参数见表 1,
3
各体型参数对应图 5。计算工况:死水位时孔口中心淹没水深 13m,出流工况流量 161.2m ?s,进流
3
工况流量 123.7m ?s。
应当指出,设置顶板扩张角 α改变,保持进?出水口孔口面积不变是为保证过栅平均流速应小于
1m?s的设计规范 [8] 要求,调整段长度和扩散段长度不变是因为进?出水口长度是考虑库区地形条件及
隧洞布置等确定的一般不轻易改变,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实际意义。此外,孔口高度 H改变则顶板扩
张角 α同步改变,二者对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的影响是一致的;孔口宽度 W 变化则水平扩
散角 β 同步变化,水平扩散角 β 的对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无明显影响 [28] 。
表 1 进?出水口不同顶板扩张角的体型参数
孔口宽度 W?m 孔口高度 H?m 扩散段长度 L?m 水平扩散角 β ?(°) 顶板扩张角 α ?(°)
8.2 7.8 39 41.0 0.0
7.9 8.1 39 39.4 0.5
7.5 8.5 39 37.4 1.0
7.3 8.8 39 36.4 1.5
6.9 9.2 39 34.2 2.0
6.7 9.5 39 33.0 2.5
6.5 9.8 39 32.0 3.0
6.3 10.2 39 31.0 3.5
6.1 10.5 39 29.8 4.0
5.9 10.9 39 28.8 4.5
5.7 11.2 39 27.6 5.0
图 5 进?出水口体型参数
4.2 出流工况
4.2.1 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 由于体型对称,中孔 2#和 3#的结果基本相同,边孔 1#和 4#的
结果基本相同,因此后文以中孔 2#、边孔 1#为例给出计算结果。以拦污栅断面为典型断面,分别给
出了出流工况各顶板扩张角进?出水口中孔和边孔拦污栅断面中垂线流速分布,如图 6所示。为使研究
成果具有普适性,距底板距离按无量纲相对高度给出,即距底板距离 y与孔口高度 H的比值。
由图可知,对于中孔而言,主流现象明显,随着顶板扩张角 α的增大,拦污栅断面的主流位置由
居中部逐渐向底部降低,断面流速分布由上下基本对称趋于底部大上部小的上下不对称。随着顶板扩
张角 α的增大,拦污栅断面最大流速值增大,最大流速位置逐渐降低。当顶板扩张角 α小于等于 2.0°
时,拦污栅断面未出现反向流速,当顶板扩张角 α较大时,拦污栅断面上部出现反向流速,随着顶板
扩张角 α的增大,反向流速的范围和大小均逐渐增大。
对于边孔而言,其主流现象不明显。随着顶板扩张角 α增大,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由基本均匀逐
渐变为底部大上部小的不均匀分布;当顶板扩张角 α较大时,拦污栅断面主流位置明显趋于底部。与
— 3 0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