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25

图 13 南水北调中线 2016—2021年岸冰、流冰和冰盖分布


              4 冬季输水能力提升应对策略


                  以上分析表明,中线通水以来发生冰情的
              范围和时间相比设计之初            [17] 偏小、偏短,全球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线和同纬度其它河渠冰凌
              影响减弱、冰期持续缩短,相应的冰期可望缩
              短 1个月,受冰期输水影响的渠池范围可缩短
              为七里河倒虹吸以北,暖冬年可进一步缩短为
              京石段,且总体上冰塞风险概率低。2021年后
                                                             图 14 漕河渡槽 2016年与 2017年 1月实测日均风速与水温分布
              已初步开展了加大运行流量的冰期输水动态调
              度,通过动态调度和完善防凌措施,冬季部分重要断面冰期输水流量已有所突破且是安全的。但现有
              手段均以冰盖下输水为前提,尚无法有效支撑工程达效后非冰盖大流量输水等新模式。因此,在确保
              中线工程安全运行前提下,从缩短冰期输水时长、降低冰情影响范围、优化关键控制指标、挖潜渠道
              防冰塞性能等方面提出能力提升的主动和辅助应对策略。
                  ( 1)基于水量- 水温- 水力协同调控的中线冬季输水能力主动提升。目前冬季运行调度以小流量、
              高水位冰盖下输水为基础,以最不利的气象条件作为场景输入,优点是安全性高,不足是渠道冬季输
              水能力大幅受限。目前的研究表明增大输水流量可减小水温的下降速度,增加水流紊动掺混强度、水
                                                                                                —  3 9 9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