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6

阳湖生态的影响,导致两湖的湖口水位分别下降 1.2和 1.09m                        [2 - 3] ,加剧了湖区干旱缺水严重程度。随
              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各行业部门从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生态等方面,对三峡水库
              的功能和调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原单站设计洪水与确定的特征水位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水资源高
              效利用和生态保护的新需求             [4] 。本文回顾三峡水库设计洪水与特征水位,总结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方案变
              化调整过程,综述三峡水库运行调度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分析评估三峡水库来水来沙变化情况,推求三
              峡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探讨符合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三峡水库防洪特征水位和运行方案,对进一步
              发挥三峡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 三峡水库设计洪水和特征水位回顾评价


              2.1 坝址设计洪水复核成果 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洪水一直是水文研究的重
              点。通过数理统计理论和水文气象成因途径相结合,采用多种模型、多种方法,以宜昌水文站为主,
              对干支流、上下游的洪水特征值如洪峰、洪量、过程线及洪水组成遭遇进行分析,采用 P - Ⅲ型频率
              曲线和适线法,估算设计洪水              [5] 。参照可能最大洪水(PMF),确定三峡水库校核洪水。
                                                            ①
                  近期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展的引江补汉工程设计 ,武汉大学承担的金沙江下游梯级与三峡水库运
                                              ②
              行期设计洪水和水位动态控制研究 ,均将洪水系列还原并延长至 2020年,对三峡水库坝址设计洪水
              进行了复核,三峡水库坝址(宜昌站)设计洪水成果见表 1,宜昌站设计洪水复核成果与三峡初设阶段
              一致,表明虽然 1990年以后出现了 1998年、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但由于三峡初设阶段已经具有较
              长的资料系列,且历史洪水考证充分,在观测资料延长 28年后,对设计洪水成果基本无明显的影响,
              初设的结果是合理的。
                                                                             3
                                                                                          3
                              表 1 三峡水库坝址(宜昌站)设计洪水和复核成果(洪峰:m ?s,洪量:亿 m )
                                             统计参数                                设计值
                 计算时段         峰量
                                       均值      C v    C s ?C v  0.01%  0.10%   1%      2%      5%     10%
                                      52000    0.21     4     113000  98800   83900   78800   72300  66500
                              Q m
                                       130     0.21     4     282.1    247    209.3   197.5   180.7   166.5
                              W 3d
                 初设成果         W 7d     275     0.19    3.5    547.2   486.8   420.8   399.9   368.5   344.6
                                       524     0.19     3     1022    911.8   796.5   757.5   702.2   656.1
                              W 15d
                                       935     0.18     3     1767    1590    1393    1327    1234    1158
                              W 30d
                                       130     0.21     4     282.1    247    209.3   197.5   180.7   166.5
                              W 3d
               长江水利委员会        W 7d     275     0.19    3.5     547     487     421     400     369    345
                   成果         W 15d    524     0.19     3     1022     912     796     757     702    656
                                       935     0.18     3     1767    1590    1393    1327    1234    1158
                              W 30d
                                      53000    0.21     4     113900  99900   84800   79900   73100  67600
                              Q m
                                       132     0.21     4     284.1   249.1   211.6   199.4   182.4   168.6
                              W 3d
                武汉大学成果        W 7d     277     0.19    3.5    550.2    490    424.3   402.7   372.3   347
                                      509.8    0.19     3     1000    895.1   778.9   740.4   685.8   640.2
                              W 15d
                                      915.1    0.18     3     1752    1574    1376    1311    1218    1140
                              W 30d

              2.2 坝址设计洪水过程线 三峡初步设计选取 1981年、1982年、1954年 3个典型年,按照设计时段
              内的峰、量分段同频率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对于峰高且洪量集中的 1981年单峰型洪水,调洪时段


                 ①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引江补汉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 水文分析报告[R].2021.
                 ②  武汉大学.金沙江下游梯级和三峡水库设计洪水复核计算[R].2021.
                     0
                —  3 8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