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2024年第55卷第5期
P. 98
配土的双 参 数 级 配 方 程。并 通 过 构 造 复 合 参 数,初 步 研 究 了 级 配 与 土 体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之 间 的 关
系 [15 - 17] 。然而该方程在进行参数拟合时,可能存在解的不唯一性 [18] 。朱晟等 [19] 引入 weibull分布描述
级配,该方程的理论严谨,能描述多种级配形态,但形式较为复杂。也有研究人员对上述级配方程进
行改进,但改进方程多存在适用性减弱和方程形式更加复杂等问题 [20 - 22] 。级配方程在定量分析级配对
土体性质的影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土体的级配描述提供了新的思路,但鉴于问题的复杂性,所以
目前还没有建立被广泛认可的统一描述方法。
本文分析了大量实际工程中不同粒组含量分布态势下土的级配特征,总结出连续级配土级配曲线
的基本形态;同时,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各类连续级配土的连续级配方程,并研究了不同级配曲线形态
的连续级配方程特征参数取值范围。通过大量的工程实际级配资料,对该方程的适用性进行了系统
验证。
2 连续级配土的级配特征分析
实际工程中土的级配特征复杂。郭庆国 [23] 对大量
实际工程中应用的粗粒土进行级配特征分析,发现粗粒
土的颗粒组成可分为连续级配和缺乏中间粒径的非连续
级配,在粒组分布曲线上,前者呈单峰型,后者呈多峰
型,如图 1所示。
连续级配土的压实特性和工程力学特性相对较好,
图 1 单峰型和多峰型粒组分布
工程应用广泛。非连续级配土在工程中应用较少,且
其粒组分布的多峰形态可看作单峰形态的累积,所以本文主要以粒组分布呈单峰型的土体为分析对
象,重点研究连续级配土的级配曲线形态。
由于粗粒土的粒组跨度大、级配曲线形态复杂,且工程应用广泛,所以以粗粒土为例进行分析研
究。对筑坝粗粒土而言,规范 [24 - 25] 对堆石料、砂砾料提出了 P(粒径小于 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
5
30%或 20%。本文将在 P取定值的条件下,分析粒组含量分布态势对级配曲线形态的影响。筑坝粗粒
5
土的最大粒径 d 大多在 400~600mm之间,本文取最大粒径 d 为 600mm,根据规范 [26 - 27] 中颗粒分
max max
析试验对试验筛和套环孔径的规定,按工程粒组设计粒组区间的分界粒径为:5、10、20、40、60、
100、200、400和 600mm,P分别取 0、5%、10%、15%、20%、25%、30%和 35%。5mm粒径以上
5
的粒组分布呈单峰型,粒组含量分布态势为均匀分布、单调递增、单调递减和先增后减,并增设先减
后增的双峰型粒组分布作为对照。除粒组含量均匀分布外,其他 4种粒组含量分布态势设置 3种变化
速率,共 104种粒组含量分布。以 P = 10%为例,粒组含量分布态势如图 2所示。
5
进一步绘制图 2中不同粒组含量分布态势对应的级配曲线,如图 3所示。当土体粒组含量分布态
势为均匀分布、单调递增、单调递减、先增后减时,粒组分布呈单峰型,级配曲线平滑且连续,为连
续级配土;当土体粒组含量分布态势为先减后增时,粒组分布呈双峰型,级配曲线有水平段,为非连
续级配土。
由图 3可知,当级配特征参数 P和 d 相同时,级配曲线形态相差很大,即使满足规范 [24 - 25] 的坝
max
5
体填筑要求,也可能出现非连续级配。若要完整的描述这些级配的差异,只能增加级配特征参数的数
量。前述级配分析表明,粒组含量的分布态势,决定了级配曲线的整体形态,二者呈一一对应关系,
具体如表 1。
由图 3和表 1可知,连续级配土的级配曲线存在 4种形态:近似直线形、双曲线形、上凸形、反
S形。当土体粒组含量分布态势为先减后增时,其粒组分布为双峰型,级配形态为 S形,其可以看作
为单峰型粒组分布中双曲线形和上凸形的组合,所以非连续级配土可以看作为两种或以上不同窄级配
区间的连续级配土的混合。
— 5 9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