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2024年第55卷第5期
P. 101
nt
nt a - 1
P′ = ln10an10(1 - 10 ) (6)
对式( 5)求关于 t的二次导数,
2
nt a - 2
nt
2
nt
P″ = ln10an10(1 - 10 ) (1 - a10 ) (7)
nt
2
2
nt
nt a - 2
式中 ln10an10(1 - 10 ) >0。因此,1 - a10 决定 P″的正负。
( 1)当级配曲线为反 S形时,此时级配曲线的斜率先增加再减小,存在拐点 A的粒径 d,如图 6
g
所示,使得 P″ = 0。根据卡拉贝利等实际工程土体级配分析结果,当大于拐点粒径的土颗粒含量 P>d
g
过小时,对级配曲线的整体形态影响不大,当 P>d 小于 30%时,级配曲线形态更接近于双曲线形,
g
所以拐点 A的粒径 d的取值范围为:d <d<d (d 指小于此种粒径的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70%)。拐
g min g 70 70
nt
点处 P″ = 0,此时:1 - a10 = 0,联立式(5)可得:
1
1
d= d ( ) n (8)
g max a
1 1
d = d (1 - 0.3 a ) n (9)
70
max
d min
- n
解得参数的取值范围:a>3.14且 a<x ,其中 x= 。
0 0
d
max
(2)当级配曲线为上凸形时,其可以看作反 S形的
一部分,如 图 6所 示,此 时 点 B处 粒 径 d需 要 满 足:
g
- n
d≤d ,解得:a ≥x 。
min
g
0
( 3)当级配 曲 线 为 双 曲 线 形 时,可 分 为 两 种 情 况,
如图 6所示:其斜率单调递增和拐点 C处粒径 d≥d 。
70
g
当级配曲线的斜率单调递增时,P″ ≥0,由式(7)求
解得到:0<a ≤1。
当级配曲线的拐点 C处粒径 d≥d 时,由式(8)和
g 70
( 9)求解得到:0<a ≤3.14。
所以,当 0<a ≤3.14时,级配曲线为双曲线形。特
别地,当 0<a ≤1时,级配曲线为严格双曲线形。 图 6 连续级配曲线的典型形态
(4)当级配曲线为近似直线形时,级配曲线的整体斜率基本不变,可以简单化处理,认为中点 Z处
斜率与端点斜率基本相等,如图 6所示,即 P′与 P′ 基本相等,且 P′在 P′ 的±30%范围内波动,即,
z
z
d min
d min
0.7P′ ≤P′ ≤1.3P′ (10)
d min z d min
由于 P为级配曲线中点,所以,
z
P + P
d max d min
P= (11)
z
2
联立式( 5)(6)和(11)得:
ln10 an 1
P′ = ( n n a - 1 (12)
2 a- 1 + x) (1 - x)
z 0 0
2
n a - 1
n
P′ = ln10 anx(1 - x) (13)
d min 0 0
1
n n 表 2 不同级配曲线形态的
联立式(10)(12)和(13)求解得到:0.4x+ 1 ≤2 a ≤1.6x+ 1 。
0 0
级配参数取值范围
连续级配土的 4种级配曲线形态下,级配参数的取值范围
或相关关系汇总如表 2。 级配曲线形态 参数范围或相关关系
[1]
一般来讲,级配良好土 C>5且 C = 1~3 。因此,根据式 反 S形 - n
u c a>3.14且 a<x 0
( 2)、C和 C的定义可得到良好级配土的级配参数 a、n的取参 - n
u c 上凸形 a ≥x 0
范围为:
双曲线形 0<a ≤3.14
1 1
( 1 - 0.4 a n 近似直线形 0.4x 0 1 ≤2 a≤1.6x 0 1
1
n
n
+
+
C = 1 - 0.9 a) >5 (14)
u 1
— 6 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