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2025年第56卷第2期
P. 103
响。因此,设置合适的超参数非常重要。本研究根据不同 K值对数据进行预分解和判断比较,得到各
模态分量的频率中心。对原始数据进行 VMD分解得到 IMFs后,再将各 IMFs进行 CEEMD分解,最终
将 CEEMD算法与 VMD算法相结合,形成 VMD - CEEMD。
2.2 改进的麻雀算法(ISSA) 虽然传统的麻雀搜索算法可用于不同领域解决优化问题,但麻雀搜索
算法中解的位置是随机分布的,如果当前个体周围没有相邻的麻雀时,就要执行随机行走策略 [27] 。因
此,这种模式在有限的迭代次数下大大降低了收敛精度。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应性学习方法
来解决该问题,具体改进过程如下:
( 1)优化后的麻雀安全系数变化率 v,见式(9):
t
t
f(x ) - f(x )
best
i,d
v = ()
9
t
f(x ) + μ
best
t
t
式中:f(x )为目标函数值;f(x )为最佳适应值;μ为极小常数。
i ,d best
1
t
( 2)麻雀在训练中的适应性学习因子:α i = - v ,v ∈(0,2]。
1 + e
t + 1
( 3)新发现者位置更新x ,见式(10):
i,d
(
t { α ·W
t
t
i,d
α i ·x ·exp- i ) , r< β
t + 1
x = (10)
i,d
t
α i ·x + q, r ≥β
i ,d
t
式中:t为迭代数;W为迭代次数最大阈值;x 为第 t代第 i个麻雀在第 d维的位置;q为正态分布下
i ,d
的任意值。当 r< β 时,表示附近没有捕食者,与此同时发现者进行范围性搜索;当 r ≥β 时,表示发现
捕食者并同步向种群发出警告,麻雀种群随之飞往安全的地方觅食。
( 4)新追随者,见式(11):
t
t
(
i ,d
worst
q·exp- x - x ) , i> 2
t + 1
x = t + 1 { α ·W n (11)
i,d
t
+
t + 1
t
p
x + α i ·x - x ·l·a, 其他
i ,d
p
+
T
T
t + 1
t
- 1
式中:x 为食物最多的位置;x 为食物最少的位置;l为矩阵中的元素全部为 1;a = a(aa) ,
worst
p
其中 a为 1 × d型矩阵,且每个元素随机设置为 1或- 1 。当 i>2?n时,表示适应度值低的第 i个追随者
没有获得食物,需要追随新的发现者获得食物。
(5)新预警者,见式(12):
t
t
t t ·x - x , f>f
α i {
best
i ,d
i
g
x + ρ · α i
best
t + 1
x = t ·x + k· ( α i ·x - x ) , f = f (12)
t
t
t
i,d
worst
i ,d
t
i ,d
(f - f) + ε
i ω i g
t
式中:x 为最安全位置;ρ 为学习率控制参数;k ∈[ - 1 ,1]为麻雀转移方向的参数;f为个体麻雀的
best i
适应值;f,f分别为最优和最差适应值。当 f>f时,表示麻雀捕食系数较大;当 f= f时,表示预警
g
g
i
i
g
ω
者识别到危险,立即靠近其它麻雀以减少其被捕食的风险系数。
2.3 注意力机制融合门控循环单元(AM- GRU) AM- GRU由 AM 机制与 GRU模型组成。每一层由
一个前向 GRU和一个后向 GRU组成。首先,前向 GRU获取序列由预处理层生成的顺序输入数据,并
被发送到前向 GRU的输入层。然后,将数据输入到后向 GRU,得到输出 [28] 。最后,将前向 GRU与后
向 GRU的输出结果按一定的权重进行线性叠加得到最终结果。具体公式见式(13)—(16)。
z = σ (W [h ,x]) (13)
t
t
t - 1
z
r = σ (W [h ,x]) (14)
t r t - 1 t
槇
h= tanh (W[rh ,x]) (15)
t
t
t t - 1
槇
h= (1 - z)h + zh (16)
t t t - 1 t t
— 2 4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