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2025年第56卷第2期
P. 119
下非线性回归形式:
槡 2 H d
m = c ( ) (16)
0
2 P
式中的经验系数 c和 d由试验确定。
( 2)孔流流量系数。孔口流量系数 C 的取值制约着孔口出流的性能。闸门孔流的流量系数可以用
d
以下函数关系表示:
C = G e,H,g,ρ ,b,P ) (17)
(
d c
[27]
根据量纲和谐原理,选取 H、g、ρ 为相互独立的基本物理量,Barenblatt 提出将原有的无量纲
c
群进行组合得到新的无量纲量群,故孔流流量系数的函数关系表示为:
e
( )
C = G 1 H c (18)
d
孔口出流的流量系数可以考虑不同的数学模型 [26] ,本研究选取幂函数与线性函数的组合作为孔口
流量系数的计算模型,因此,式(18)可变形为:
e
C = a+ a 1 ( ) a 2 (19)
d
0
H
c
式中 a(i =0 ,1,2)为经验系数,通过试验数据分析确定。式(19)表明,当闸前水位 Y→ + ∞时,则
i
C→a,这说明当 Y趋于无穷大时,孔口流量系数趋近一个恒定值。
d 0
5 闸门流量模型
通过试验率定式(16)和式(19)中的经验系数,分别构建利用闸门结构测堰流和孔流的流量模型。
(1)堰流流量模型。如图 8所示,当过闸水流流态为堰流时,在闸上水头 H与闸底槛高 P的比值
相同的情况下,闸门的堰流流量系数稍小于同宽矩形薄壁堰的流量系数。将图 8中的流量系数值代入
式(11)求出相应的流量值,经过误差分析表明,同堰宽的矩形薄壁堰与闸门堰流时流量计算的最大相
对误差为 23.2%,平均相对误差为 8.9%。此时若采用前人提出的矩形薄壁堰流量公式计算过闸流量值
(图 9),在小水头(0.035m ≤H ≤0.15m)下,最大误差高达 61.7%,平均相对误差为 27.4%,这显然
不满足末级渠道量水精度的要求,故需要重新建立闸门堰流流量计算模型。
图 8 流量系数 m 0 和闸上水位 H与闸底槛高 P比值的关系 图 9 采用矩形薄壁堰公式计算闸门堰流流量
为确定式(16)中的经验系数,绘制出测控闸门堰流流量系数 m 与 H?P之间的散点图,从图 8中
0
可以看出,m 随着 H?P的增加而降低,且降低幅度逐渐减小。根据这一特征,选择幂函数进行拟合。
0
以计算值与观测值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确定闸门堰流的经验系数分别为:c = 0.486 和 d =- 0.423 。
故式( 16)可表示为:
— 2 5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