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2025年第56卷第2期
P. 127

算法,解决了有限元混合法中无法模拟接触结构完全脱开的问题。目前堵头温控措施的研究成果较
              多,表 1 为一些典型工程堵头的概况;而对于堵头和周围的岩体,在其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受到温度荷
              载的影响,堵头混凝土和岩体之间的接触可能发生连续-非连续的过程                                  [14-16] ,但针对温度变形与接触
              变形耦合作用下堵头混凝土的工作性态及稳定安全的研究成果较少。

                                            表 1 典型工程导流洞堵头施工及温控措施
               工程名称     承担水头/m        材料       长度/m      典型断面                施工方式                温控方案
                糯扎渡        153    低热微膨胀 C25      55      19 m×24 m        分两段,30 m+25 m        HDPE 冷却水管
                                                       一期 8 m×9.5 m;
                                                        二期(渐变)                                   冷却水管
               毛尔盖 [17]    139       中热 C20      55                    一期(临时)30 m;二期 25 m
                                                        8.0 m×9.5 m~                            1.5 m×1.5 m
                                                        12.0 m×11.0 m
                二滩 [18]    195     200 号混凝土      60     17.5 m×23 m     2.3 m 一层,分 10 程浇筑        洒水养护
                龙滩 [19]    190        C20        45   最大 23 m×25.67 m  分两段,25 m+20 m,后期接缝灌浆      冷却水管
               锦屏一级        234    低热微膨胀 C30      62      15 m×19 m   分三段同时浇筑,22 m+20 m+20 m    HDPE 冷却水管

                                                                          分两段,30 m+35 m
                溪洛渡        222       低热 C20      65      18 m×20 m                               冷却水管
                                                                            每段分层浇筑
              注:糯扎渡、锦屏一级、溪洛渡的堵头数据来自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的竣工验收资料;糯扎渡共有 5 条导流洞,溪洛渡共有 6
              条导流洞,文中分别取其最长的 3 和 1 堵头。
                                         #
                                      #
                  本文基于热力学和接触力学理论,将有限元混合法引入到温度应力场的计算中,建立考虑接触非
              线性的温度应力场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2 非线性接触问题温度应力场有限元模型


                  在混凝土瞬态温度场及徐变应力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基础上,集成有限元混合法的接触迭代算
              法;考虑到施工期温度场仿真时极为可观的时间增量步数和迭代次数,构建了基于节点重排序和子矩
              阵方程的柔度高效算法,解决了大型温控接触问题的求解难题。
              2.1 有限元混合法基本原理 对于存在接触问题的任意两个块体 Ω 、Ω ,假设第 n 个荷载增量步求解
                                                                           1    2
              已经完成,第 n+1 个荷载增量步的有限元平衡方程为:
                                                   (                   )
                                                                 T
                                             K∆u n = F n + 1 + f n -  ∫  B σ n dΩ + Δf n               (1)
              式中:K 为总体刚度矩阵;Δu 为节点位移增量矩阵;F                       n+1  为外荷载向量;B 为应变矩阵;f 为上级增量
                                                                                                n
                                         n
              步的接触力向量;Δf 为本级增量步的接触力增量;σ 为上级增量步的应力张量。式(1)可以改写为:
                                                                      )
                                                              n
                                 n
                                          Δu n = K  -1 ( F n + 1 + f n -  ∫  B σ n dΩ + K Δf n         (2)
                                                                T
                                                                           -1
                      -       (                   )
                  记 ∆ u n = K  -1  F n + 1 + f n -  ∫  B σ n dΩ , 并 引 进 定 义 在 可 能 接 触 边 界 上 的 柔 度 矩 阵 C。 式(2)可 改
                                            T
              写为:
                                                            -
                                                     Δu n = Δ u n + CΔf n                              (3)
                  对于接触体 Ω 、Ω 上的接触点对 1、2,有:
                              1    2
                                                           - 1
                                                       1         1   1                                 (4)
                                                    Δu n = Δ u n + C Δf n
                                                       2   - 2   2   2                                 (5)
                                                    Δu n = Δ u n + C Δf n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Δf n = Δf n = -Δf n , 并记 C=C +C ,式(4)减式(5)得:
                                                                       1
                                                            2
                                                                          2
                                                     1
                                             CΔf n = ( Δu n - Δu n) - Δ u n - Δ u n)                   (6)
                                                                (
                                                                   - 1
                                                                         - 2
                                                             2
                                                       1
                                                                                                — 267  —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