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2025年第56卷第2期
P. 132

峰值由 0 缝宽工况的 0.10 mm 上升至 0.38 mm,达到峰值的几天后在整体温度变形的作用下出现先收缩
              后膨胀的过程,在 85 d 堵头上节点较初始状态收缩 0.52 mm。后期各部位变化规律基本与初始缝宽为
              0 mm 的接触工况相同。
                  图 6 为接触面典型节点对的缝宽时程曲线,具体规律如下:(1)初始缝宽为 0 mm 时,上游 gap1 及
              下游 gap3 处在 69 d 受温降影响张开,蓄水前缝宽较小,在 0 ~ 0.13 mm 之间,蓄水后上游 gap1 处缝宽
              急剧变大,蓄水后节点温度不再变化,此时缝宽保持为 0.46 mm 左右;而下游 gap3 处受蓄水影响较
              小;由于内部混凝土温降收缩作用,中部 gap2 处在 38 d 受拉张开,后随通水冷却及上部混凝土浇筑影
              响,出现两次先扩张后收缩的过程,缝宽最大值为 0.58 mm,随着温度逐渐稳定,缝宽也逐渐减小并
              最后稳定在 0.38 mm。 (2)当初始缝宽为 0.5 mm 时,上游 gap1 及下游 gap3 处蓄水前缝宽变化较小,在
              0.4 ~ 0.6 mm 之间,88 d 蓄水后上游 gap1 缝宽骤变至最大值 0.95 mm,而下游 gap3 处缝宽受蓄水影响较
              小;gap2 处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最为显著,温升阶段缝宽减小,在 27 d 达到最小值 0.26 mm,随后受
              降温影响逐渐增大至最大值 0.96 mm,蓄水后缝宽逐渐减小。























                                            图 6 不同接触工况接触面典型节点缝宽过程线

                  图 7 给出了 0 mm 初始缝宽工况的接触面典型节点对法向应力及切向应力的时程曲线。可知,当接
              触点对为闭合状态(即初始缝宽为 0 mm)时,接触面 gap1—gap3 处的法向应力先表现为压应力,且在
              温度最高时达到 0.16 ~ 0.2 MPa,后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转压为拉;中间 gap2 处在 37 d 达到最大法向

              拉应力 0.5 MPa 时缝面张开,后法向应力及切向应力降为 0;gap1 和 gap3 处接触点对的法向应力在 68 d
              二冷过程中增大至极限状态拉开,后法向应力及切向应力降为 0。
                  gap4—gap6 和 gap7—gap9 与 gap1—gap3 规律大体一致,这里不再详述。






















                                     图 7 初始缝宽 0 mm 工况典型接触点对的法向应力及切向应力过程线

                — 272   —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