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2025年第56卷第2期
P. 41

水  利  学  报

                2025年 2月                            SHUILI  XUEBAO                          第 56卷 第 2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5)02 - 0181 - 12

                                     典型环状河网突发水污染溯源研究


                                    1
                                                                      3
                                                                                 1
                                                 1
                                                            2
                             王家彪 ,赵铜铁钢 ,蔡思宇 ,赵建世 ,陈晓宏 ,王 浩                                 2
                (1.中山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2;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3.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摘要: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我国突发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污染发生后,首要任务是确定污染源以实施应
                急处置。国内外关于突发水污染溯源的研究颇多,但普遍不适用于环状河网区,究其原因,环状河网区溯源问题
                具有严重不适定性,溯源计算复杂、求解难度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环状河网突发水污染溯源的新方
                法,内容包括:( 1)将河网溯源分解为 “河网” 和 “河道” 两级开展;(2)利用 BP神经网络算法计算河网中污
                染溯源所在具体河道,并由水流水质模型推算该河道出口处污染物浓度过程,实现河网级溯源;(3)采用逆向位
                置概率密度方法计算出污染事件具体排放位置、排放时间和排放总量,实现河道级溯源;( 4)将所提出方法应用
                于某典型环状河网,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出河网中的突发水污染源。研究成果可用于复杂河网区突发水污
                染的应急处置、责任明确及预案管理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环状河网;污染溯源;反问题;突发水污染;机理- 数据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40203
                中图分类号:X522

              1 研究背景


                  地表水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也容易遭到人类的各种干扰和破坏。伴随快速的城镇化进
              程,我国尤其是平原地区河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                                  [1 - 2] 。其中,人口密集的河网区
              更是突发水污染重灾区,例如,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就是整个珠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3 - 4] 。由于突
              发水污染事件前兆不充分、发生时间短促且起因复杂、蔓延迅速                               [5] ,快速有效地对河渠污染物追踪溯
              源是实施污染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而确定污染源通常有两种途径:( 1)现场排查追踪、采样确定;
              (2)依靠数值模型计算确定。相对于现场排查,依靠模型的污染溯源方法不仅成本低,在效率上也更
              具有优势。
                  依靠模型的突发水污染溯源方法,通常由观测的污染物浓度过程和流场信息推测污染物排放位
              置、排放时间和排放总量,从而实现污染事件的重构和预测。目前,国内外突发水污染溯源方法主要
              有两大类     [6 - 8] :确定性方法和概率统计方法。确定性方法一般通过直接或间接构建优化模型以寻求溯
              源问题的最优解,该类方法虽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最终求解信息单一。由于反问题的不适定性,
              确定性方法对观测误差和模型计算误差较敏感,受误差扰动影响也更显著                                   [9] 。相对来说,概率统计方
              法能给出污染源信息的可能范围,具有更好的容错性能,对观测噪声和模型误差扰动更为稳定,但对
              先验范围有较高的要求           [10] 。具体看,在河网溯源方面,邱蠫等                 [11] 研究了湟水河流域污染溯源问题,
              将污染源分为支流点源、普通点源、干流面源和源头水四类进行污染源解析。Ghane等                                        [6] 探讨了伴随
              方法应用于支流溯源案例,依据汇流节点处污染物浓度守恒原理将河渠溯源扩展到树状河网。陈正侠


                 收稿日期:2024 - 04 - 12;网络首发日期:2024 - 12 - 24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1.1882.TV.20241220.1817.00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209403 - 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109047)
                 作者简介:王家彪( 1990 - ),副教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E - mail:wangjb35@mail.sysu.edu.cn
                 通信作者:赵建世(1975 - ),教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E - mail:zhaojianshi@tsinghua.edu.cn
                                                                                                —  1 8 1 —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