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2025年第56卷第2期
P. 44

=
                                C j - 1?2 φ C + (1 - φ )C j        (9)
                                         j - 1
                                  Q   = (Q + Q)?2                 (10)
                                   j - 1?2  j - 1  j
              式中 φ为空间偏心系数,φ≥1?2。
                  在均衡域假定下,也可由隐格式差分方法离散方程( 8),
              得到线性方程( 11)。
                                       2 n + 1
                                   n + 1
                                 1
                                              3
                                                n + 1
                               gC + gC + gC = f                   (11)
                                              j j + 1
                                                    j
                                 j j - 1
                                       j j
                      n + 1
                                                                  i
              式中:C 为当前计算时步 n + 1所求 j断面处浓度值;g(i =                              图 4 一维水质计算模型离散示意
                      j
                                                                  j
              1 ,2,3)、f由上一计算时刻浓度场、流场和当前时刻流场所确定。
                          j
              2.2.2 河道水质反向演算模型 如图 5所示,对应于正向演算,水质反向演算需由下游(L断面)推算
              上游(O断面)的 水质 状态。因水 质反向 演 算 计 算的数值 误 差 会被 不断 扩大,从 而 导致 计算 结 果 发
              散  [19] ,研究采用 x - t平面旋转变换进行处理可避免出现反向数值迭代不稳定的问题。










                                               图 5 x - t旋转变换下水质反向演算示意

                  如图 5所示,将正向模型所在 x - t平面进行逆时针旋转,交换正、反向模型的时间、空间迭代方
              向  [20] 。交换后,正向演算的初始条件以及求解状态将分别变换为反向演算的上、下边界,而正向演算
              的上、下边界则变换为反向演算的求解状态和初始条件。其中对于待求的 j断面,离散后的水质反向
              演算方程如下:
                                                          2
                                                            n
                                                                3
                                                   1
                                                     n - 1
                                                                  n + 1
                                                  gC + gC + gC = f                                     (12)
                                                   n  j - 1  n j - 1  n  j - 1  n
                        2
                    1
              式中 g、g与 f由上计算断面 j和 j - 1 处浓度场、流场和当前断面流场所确定。
                    n   n   n
                  对比式( 11)(12)也可看出,正向演算是固定某个时刻 n,从 O断面至 L断面进行迭代求解,再通
              过不断更新时刻 n完成从 0时刻到 T时刻所有时间的计算,而反向演算则是固定某个断面 j,从 0时刻
              至 T时刻进行迭代求解,再通过不断更新断面 j完成从 L断面到 O断面所有断面的计算。计算过程中
              保证了数值迭代始终沿着时空方向的正向。
              2.3 基于 BP神经网络的河网级溯源 污染物从不同河道排入河网后所产生的浓度空间分布差异较
              大,对应在各监测站点处捕捉到的浓度规律也具有较高辨识度。因此,研究首先通过 BP神经网络算
              法挖掘污染源所在河道与监测站点捕捉到的污染物浓度序列其历时、峰值及峰现时间等特征值参数之
              间的关系来实现河网级溯源。
                  BP神经网络算法仿效人类大脑,通过重复学习历史观测信息实现对系统的分析、推理、分类和
              预测等。神经网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21] ,分别是输入层、中间层(隐含层)和输出层。BP神经网络算
              法中主要包含两个过程:信号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在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过程中,首
              先是信号的正向传播,系统接受输入信号后,信号从输入层传到下一层,经过中间隐含层的运算和处
              理后,将结果传到输出层。如果输出层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不符合设定要求,则进入误差的
              反向传播阶段。本研究假定各层次间输入 x与输出 y之间关系函数为 f。如图 6所示,提取监测站点处
              观测到的浓度序列其历时、峰值和峰现时间作为模型输入,污染物所在河道编码作为模型输出,构建
              BP神经网络模型如式(13)—(15)所示:

                     4
                —  1 8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