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2025年第56卷第2期
P. 47
要监测站点位置信息。该河网总共由 12条河道
和 9个连接节点构成,其中外河道 4条(一端连
接的是 已知流量或水位的外节点),在河道 R3、
R4、R6、R8和 R10出口附近都布设有监测站点。
其中,河道 R1和 R2为河网入流口,而河道 R3
和 R4则为出流口。各河道均按等过流面积 [25] 概
化成梯形断面,具体信息见表 1。
在一次突发水污染事件中,河道 R8距其入口
2km处排出了大量某种可溶性污染物质,且被
站点 G1、G2和 G5捕捉到(站点 G3、G4未监测
到浓度超标( <0.01mg?L))。如图 9所示,本次
污染事件总共捕捉了 72h的浓度时间序列,其
中在 t = 25h 时排污口瞬时(排入时间小于 30min)
图 8 河网及主要监测站点、污染源位置示意图
排入河道 1000kg的污染物。图 9中还给出了此
次污染事件中河网两个入流口的入流过程,而两个出流口水位基本恒定在 10.0m左右。
表 1 河网各河道基本信息
河道编号 上游底高程?m 下游底高程?m 河长?m 横断面底宽?m 横断面边坡系数
R1 10.0 8.0 10 20 2.5
R2 7.8 6.2 8 20 2.5
R3 3.8 2.4 14 40 3.0
R4 4.0 2.6 14 40 3.0
R5 8.0 6.2 18 25 2.5
R6 6.2 3.8 24 30 2.5
R7 6.2 4.7 15 25 2.5
R8 8.0 4.7 16 25 2.5
R9 4.7 3.8 16 25 2.5
R10 8.0 4.0 20 30 2.5
R11 4.7 4.0 15 25 2.5
R12 4.0 3.8 20 20 3.0
图 9 河网主要监测站点观测到的污染物浓度和对应水流过程
3.2 溯源计算与结果分析
3.2.1 河网级溯源分析 作为一种典型的数据驱动算法,BP神经网络应用于污染溯源分析需较多的
— 1 8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