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3期
P. 136
注:箱线图中箱子下和上界分别代表第一和第三的四分位数,中横线为中位数,中点为平均值,上下延伸线分别代表最大最小值。
图 7 US - Ne3玉米大豆轮作和 KR - CRK水稻站点土壤热通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
敏感性不
参数 β max 和 z敏感性分析结果。由图 8(a)得,β max 与 G呈负相关,修正模型在各站点对 β max
的变化对 G
同。US - Ne3玉米- 大豆轮作田间,β max 变动 20%会引起 G变化 15%,而 CH - DX小麦地 β max
变动 20%则会引起 G约 10%的波动。本研究中为提高模型普
的估算结果影响很小;其他作物田块 β max
统一取值为 0.6,与其他研究中取值范围 0.58~0.635 [32 - 33] 相近。但在未来研究当中,精
适性,将 β max
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修正模型估算精度。
确量化各作物对应的 β max
由图 8(b)知,z与 G呈正相关,其 20%的变动在 US - Ne3、KR - CRK、CH - YJ站点和 CH - DX夏
玉米地分别会引起 G约 12%、10%、5%和 8%的变化;但在 CH - DX冬小麦地,z值变化对 G估算结果
影响很小。由式(4)知,参数 α与 G呈正相关,α变动 20%则会引起 G波动 20%。本研究中 4个站点
作物 α = 0.1 ,表明了该取值在不同区域、植被以及年际间的普适性。CH - YJ、CH - DX和 KR - CRK站
点 z最优值均为 10,US - Ne3站点则为 20。尽管取值不同,但敏感性分析表明,z对 G估算结果影响
较小,因此将修正模型应用于某一大尺度研究区时,z的最优取值可相对固定。
4.4.2 温度参数 Ta 和 T 土壤热通量板通过传感器测得的土壤上下层温差来监测土壤热通量,土
max m
壤温度直接影响测算结果,而气温与土壤温度息息相关。图 9(a)为 CH - YJ站点 2021年向日葵生育期
内空气、地表至土壤 40cm深度的温度垂直变化剖面图。可见,气温变化最剧烈,土壤表面温度随气
温骤变首先发生响应;土层越深,土壤温度变化越缓慢、波动越小。当天气状况发生变化时,土壤表
层和深层温度对气温响应时间、程度以及变化幅度均不同,地表到深层的热量传递受到影响,进而影
响 G的估算。进一步地,以步长 0.5℃ 研究气温变量 (Ta 和 T )引起的土壤热通量的相对变化量
max m
Δ G。图 9(b)(c)展示了各站点修正模型估算土壤热通量对参数 Ta 和 T 敏感性分析结果。图中 Δ G
m
max
代表生育期内日均值,反映的是作物生育期内 G对气温的综合敏感性。由图 9(b)得,Ta 与 G呈正
max
8
— 4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