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3期
P. 133
可用数据时段为 2001—2012年,包括 Rn、空气温度、降雨量和土壤热通量等监测数据,分为 30min
和 1d两种采集时间间隔文件。本文利用 30min的数据文件获取 Ta ,再利用日尺度监测数据提取每
max
日 Rn、降雨量和实测土壤热通量。2010—2011年作物主要生育期内 P及 Ta 如图 3(c)所示。
max
3.3.2 KR - CRK站点 KR - CRK站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湿润、夏季温暖,年平均降雨量为
1180.9mm,年平均气温为 11.2℃。种植作物为水稻,土壤长期保持湿润。可用数据时段为 2015—
2018年,监测指标同 US - Ne3站点。利用 30min和日尺度文件分别提取相应数据,2015年 5—6月土
壤热通量监测存在无效值,进行剔除。2016—2017年作物主要生育期内 P及 Ta 如图 3(d)所示。
max
3.4 遥感数据 模型中各站点的 LAI和 f通过 GoogleEarthEngine平台下载 MODIS卫星的 MOD15A2H
c
(LAI数据)和 MOD13A1(NDVI数据)产品来获取,前者时空分辨率分别为 8d和 500m,后者为 16d和
500m。数据下载后利用 Savitzky - Golay滤波对其进行平滑去噪,消除由于云污染而产生的异常值的影
响 [31] ,再利用三次样条法插值获取各站点全生育期每日 LAI和 NDVI值,最后根据 NDVI计算获得 f。
c
2
3.5 评价指标 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决定系数(R)、平均相对误差(MRE)及一致性系数(d)对
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模型精度评价。
4 结果与分析
4.1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确定修正模型关键参数 α和 z 式(3)和式(4)中修正模型的关键参数 α和 z须
先确定。本文利用 CH- YJ站点 2021—2022年向日葵、CH- DX站点 2006—2007年夏玉米和 2007—
2008年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内实测日尺度土壤热通量,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对关键参数 α和 z进行率定。
参照文献[14],利用 CH - YJ和 CH - DX站点作物主要生育期内同步监测的两个土壤热通量及其均值
( G1、G2和 Gr)、Rn,与实测 LAI进行线性拟合,其表达式为 G?Rn = aLAI + b(a为斜率、b为截距),
以得到相应的 α值。由式(1)知 G?Rn = α exp( - β LAI),则可得表达式 α exp( - β LAI) =aLAI + b。由此可
知,当 LAI = 0时 α = b,即线性拟合结果中截距 b为 α 。图 4为站点实测数据 G?Rn与 LAI的线性拟合
结果。
由图 4得,CH - YJ站点 2021年基于 G1和 G2获得的 α值略有差异,范围在 0.046~0.073之间,
2022年该值在 0.096~0.103之间。CH - DX站点 2006年夏玉米和 2007年冬小麦 α值范围分别在 0.107~
0.140和0.104~0.191之间。为保证参数估算的准确性,将所得的 α最低值和最高值作为其初始范围,
定为 0.046~0.191;依据经验将 z初始范围设为 1~50。利用前述蒙特卡罗方法获得适用于 CH - YJ和
CH - DX两站点的参数最优值为 α = 0.1 ,z = 10 。
4.2 修正模型的验证 利用 CH - YJ站点 2023年向日葵、CH - DX站点 2008—2009年夏玉米和 2009
年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内实测日尺度土壤热通量对率定的模型参数进行验证,通过分析模型模拟值与实
测值的匹配情况,探究修正的土壤热通量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图 5为 CH - YJ站点 2023年向日葵地模型模拟日尺度土壤热通量与实测值对比结果。由图 5(a)
2
得,7—9月 G分布在- 14~17W?m 内,呈明显下降趋势,因为随着作物生长发育植被覆盖度逐渐变
大,土壤接收净辐射比例减小而导致 G逐渐变小。7月修正模型估算值低于实测值,8月结果则相反,
表明 α在各生育期的最优值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上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点基本分布在 1∶1线附
2
2
近,R、d、RMSE及 MRE分别为 0.62、0.88、5.38W?m 和 1.94%,拟合线斜率和截距分别为 0.71和
1.40,表明了修正模型在估算向日葵地土壤热通量的适用性(图 5(b))。
图 6(a)为 CH- DX站点 2008—2009年夏玉米修正模 型模 拟 土 壤热 通量 与实 测值 对 比 结果。因
2008年部分数据缺失,故图 6(a) - (i)以 2009年结果为例分析日尺度土壤热通量估算效果。可见 6—9
2
月 G分布在- 13~23W?m 之间,呈略微下降趋势。在生育前期(DOY<190时,DOY为日序数,即某一
天在一年中的位置。)模型估算土壤热通量普遍高于实测值,而在生育中后期,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一
致性则高于生育前期。这种差异可能与生育前期 f变化大,导致地表接收的净辐射波动大、不稳定有
c
2
关。2008—2009年土壤热通量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点基本分布在 1∶1线附近,R、d、RMSE及 MRE
— 4 1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