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3期
P. 44
速公式,并对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对于粒径较大的过渡区,通过沙玉清公式和冈恰诺夫
早期公式反推得到沉降粒径存在不小的差别。通过利用黄河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进行颗粒级配、代表
粒径和平均沉速的验算,反映出采用不同沉速公式的粒径计法对颗粒分析资料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都产
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水流挟沙力等泥沙运动规律的精细研究造成较大影响。
( 2)采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基于不同沉速公式的粒径计法测算,提供了级配资料之间的换算方法。
通过比选回归多项式的幂次,认为三次多项式回归是换算此类级配资料的最精确 (决定系数均大于
0.9)和最高效(方程良态)的统计方法,同时也说明了本多项式拟合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 3)对规范中两个过渡区公式,即冈恰诺夫早期公式与沙玉清公式,分析了温度对沉降计算的影
响,并以规范中未推荐的张瑞瑾过渡区沉速公式及张罗号公式作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张瑞瑾公式
随着温度增减会引起水流黏滞系数变化,对于细颗粒泥沙沉速有明显影响,随着泥沙粒径增加,水温
增减引起的水流黏滞系数变化对泥沙沉速影响变弱,同水温对不同粒径泥沙沉降影响的基本概念符合
最好。
参 考 文 献:
[ 1] 张瑞瑾,谢鉴衡,丁君松,等.河流泥沙动力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8.
[ 2] 张红武,张清.黄河水流挟沙力的计算公式[J].人民黄河,1992(11):7 - 9.
[ 3] 张红武,江恩惠,白咏梅,等.黄河高含沙洪水模型的相似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 4] 张红武,张俊华,卜海磊,等.试论推移质输沙率公式[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6):140 - 145.
[ 5] 张红武,泥沙起动流速的统一公式[J].水利学报,2012,43(12):1387 - 1397.
[ 6] 程光明.水文标准化发展论述[J].中国标准化,2003(6):23 - 25.
[ 7] 水利电力部水利司.水文测验手册(二)泥沙颗粒分析和水化学分析[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6.
[ 8] 管怀民,陆建华.我国水文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与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03(6):5 - 7.
[ 9]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SL42—1992[S].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10]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 会 水 文 局.河 流 泥 沙 颗 粒 分 析 规 程:SL42—2010[S].北 京:中 国 水 利 水 电 出 版
社,2010.
[11] 李静,吉俊峰,张丽娜,等.《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的技术要点[J].人民黄河,2010,32(6):3 - 4.
[12] 张立军,谢波,陈永红.泥沙不同粒径组的划分对级配成果影响的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37 - 38.
[13] 沙玉清.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一)物体的沉速[J].西北农学院学报,1956(3):1 - 15.
[14] HAWLEYN.Settlingvelocitydistributionofnaturalaggregates[J].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Oceans,
1982,87(C12):9489 - 9498.
[15] LIMERINOSJT.DeterminationoftheManningcoefficientfrom measuredbedroughnessinnaturalchannels[M].
Washington,D.C.:US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70.
[16] BATHURSTJC.Flowresistanceestimationinmountainrivers[J].JournalofHydraulicEngineering,1985,111
(4):625 - 643.
[17] 李琳琪,张红武,侯琳,等.河流动床阻力 影 响 参 数 分 析 及 其 计 算 研 究 [J].水 利 学 报,2023,54(12):
1496 - 1506.
[18] 侯琳,张红武,赵君驰,等.水 流 挟 沙 力 公 式 的 理 论 剖 析 与 检 验 [J].水 利 学 报,2023,54(5):563 -
574,586.
[19] 牛占,和瑞勇,李静,等.激 光 粒 度 分 析 仪 应 用 于 黄 河 泥 沙 颗 粒 分 析 的 实 验 研 究 [J].泥 沙 研 究,2002
(5):6 - 14.
[20] 张罗号,张红武,张锦方,等.泥石流流速计算与模型设计方法[J].人民黄河,2015,37(4):18 - 24.
— 3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