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120

的水资源供应。因此需要保留一定的冗余可用水量,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可靠性,保障居民和经济活动
              的正常进行。部分地区可用水比例刚超过 1(图 6(c)),表明其耗水量恰好维特在可耗水量的水平,而
              现实中水资源在汛期多而旱季少的特点会导致这些城市旱季水资源供应不安全。而调水工程调来的水
              是稳定可获得的,可以缓解受水城市的水资源压力,维持供水稳定。调水工程极大的保障了一些省会
              城市如西安、长春、广州以及大连、洛阳、烟台等经济发达城市的供水稳定和安全。至于调出水地
              区,绝大部分城市没有因为调出水而变为缺水城市。然而,对比图 5(a)和图 6(a)可见,抚顺、鹤岗、
              佳木斯三个城市由不缺水城市变为了缺水城市。

              5 结论


                  我国建设的大量调水工程缓解了因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带来的地区水短缺问题,支撑了社会
              经济发展和可持续目标实现。当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流域和省份尺度,这不便于在地级市行政区域层
              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决策。本文收集了各调水工程单独的规划文件、环评报告等多方信息,对其进行
              梳理、整合,建立了一个包含所有已建成通水调水工程详细信息的数据库。用于评估国家水网工程建
              设情景下有无调水工程对各城市水短缺的缓解作用。研究表明,国家水网的建设确保了不缺水城市的
              供水稳定与安全,并能够缓解京津冀地区、河南省以及江苏省东北部部分城市的缺水问题。因此,这
              些城市暂时不需要新建或扩建调水工程。此外,兰州、咸阳和济宁等城市的缺水问题也得到了部分缓
              解,这些城市可考虑扩建现有的调水工程。然而,国家水网暂时无法缓解新疆西部、甘肃西北部、宁
              夏、河北与山东交界地区以及江苏西南部城市的缺水问题。因此,建议在后续的国家水网建设中优先
              考虑这些缺水地区         [45] 。本研究成果可为后续评估国家水网水资源调配的社会经济效益提供依据,服务
              于国家水网后续规划建设和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制定。未来的研究可以采取更为综合的方法,从水
              量、水质及水生态等多个角度进行水短缺的全面评估,并尽可能涵盖更多的调水工程项目,深入分析
              国家水网在优化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和生态系统保护                            [46] 方面的综合效益,为国家水网的可持续运
              行  [47] 提供更深刻的见解与指导。


              参 考 文 献:


                [ 1] WANGY,SHENGL,LIK,etal.Analysisofpresentsituationofwaterresourcesandcountermeasuresforsus
                       tainabledevelopmentinChina[J].JournalofWaterResourcesandWaterEngineering,2008,19(3):10 - 14.
                [ 2] CHENGH,HUY,ZHAOJ.MeetingChina’swatershortagecrisis:currentpracticesandchallenges[J].Envi
                       ronmentalScience& Technology ,2009,43(2):240 - 244.
                [ 3] 梁赛,吴晓慧,李晓燕,等.社会经济驱动的环境水质问题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23,43(12):
                      93 - 101.
                [ 4] VANHAM D,HOEKSTRAAY,WADAY,etal.Physicalwaterscarcitymetricsformonitoringprogresstowards
                       SDGtarget6.4:Anevaluationofindicator6.4.2“Levelofwaterstress” [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
                      2018,613?614:218 - 232.
                [ 5] DOLANF,LAMONTAGNEJ,LINK R,etal.Evaluatingtheeconomicimpactofwaterscarcityinachanging
                       world [J].NatureCommunications,2021,12(1):1915.
                [ 6] 郦建强,王建生,颜勇.我国水资源安全现状与主要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水利,2011(23):42 - 51.
                [ 7] 陈进,王永强,张晓琦.长江经济带供水安全保障战略研究[J].水利学报,2021,52(11):1369 - 1378.
                [ 8] YEVJEVICH V.Waterdiversionsandinterbasintransfers[J].WaterInternational,2001,26(3):342 - 348.
                [ 9] ZHANGL,LIS,LOAICIGAH A,etal.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ofinterbasinwatertransfers:aliterature
                       reviewwithbibliometricanalysis [J].Scientometrics,2015,105(1):279 - 294.
                [10] 郭潇,方国华,章哲恺.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利学报,2008,39(9):1125 -
                       1130,1135.
                [11] 王光谦,欧阳琪,张远东,等.世界调水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  5 3  —
                     8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