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123

水      利       学      报

                2025 年 4 月                          SHUILI    XUEBAO                        第 56 卷  第 4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5)04-0541-09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学术论文

                         中国流域水碳平衡模拟模型研究 I:模型原理与构建



                              宋志远 ,段 凯 ,赵 勇 ,翟家齐 ,刘 宁 ,孙 阁                                4
                                                           2
                                                                                3
                                                                     2
                                                1
                                      1
                         (1.  中山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
                                 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3.  CSIRO,Acton  ACT  2601,Australia;
                                  4.  USDA  Forest  Service,Research  Triangle  Park,NC  27709,United  States)
                摘要:水循环与碳循环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核心,构建流域水碳耦合模型是量化研究变
                化环境下水资源与生态系统响应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基于 WaSSI 生态水文模型,改进并发展了其中的蒸散发、积
                融雪、汇流、固碳等模块,针对中国地区特点,构建了 0.1°×0.1°网格分布式中国水碳平衡模拟模型(WaSSI-CN),
                模型结构简洁、灵活易用,可快速实现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水碳平衡关键要素的高分辨率模拟,为解析我国流域
                水碳平衡演化规律与评估产水、固碳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科学基础工具。
                关键词:流域水碳平衡;水碳耦合模拟;WaSSI-CN;模型原理

                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40213

              1 研究背景


                  大气与地表间的水、热、碳交互作用是生成淡水供应、气候调节、碳固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键过程                 [1-3] 。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陆地水分和碳平衡在叶片气孔、
              单 株 、 生 态 系 统 和 区 域 等 尺 度 上 均 存 在 密 切 联 系      [4-5] 。 在 全 球 背 景 下 , 气 候 变 化(如 降 水 、 温 度 、
              饱和水汽压)和人类活动(如造林毁林、城市化、水资源与土地管理)对蒸散发、径流、总初级生产
              力、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等水碳平衡关键要素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                                [6-9] 。准确量化这些关键水碳通量的

              时空分布,对于理解区域生态水文过程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关重要。
                  目前,遥感技术和数学模型已被广泛用于模拟大尺度水碳平衡,以应对地面观测覆盖范围的局限
              性。无测站流域的径流与蒸散发估算通常依赖水文模型,从简单的水平衡模型、大尺度能量-水分平
              衡方程和概念性降雨-径流模型到更复杂的分布式物理模型不等                               [10-11]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表物理
              特征(如地形、植被)和水通量数据大量被用于模型校验与参数估计                               [12] 。同时,碳平衡组分(如碳封存、
              呼吸作用、土壤碳交换)的估算也广泛使用基于遥感数据的数学模型。然而,碳平衡模型的校准和验
                                                                      [13]         [14]
              证仍然依赖于稀疏的涡度协方差通量测量,例如 FLUXNET                              、AmeriFlux   以及 1990 年代以来的
                        [15]
              ChinaFLUX   数据集。基于自然界水-碳循环的物理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已有学者从以水定碳、以碳
              定水、以及植物生理过程等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水碳耦合模拟模型                                    [16-17] ,并在我国泾河     [18] 、珠
              江 [19] 、长江 [20] 等流域开展应用。


                 收稿日期:2024-04-17;网络首发日期:2025-04-18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1.1882.TV.20250418.1305.003
                                /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0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79032);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
                         创业团队(2019ZT08G090);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3A1515012241,2023B1515040028);广东省科
                         技计划项目(2024B1212040001)
                 作者简介:宋志远(2000-),硕士生,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E-mail:songzhy@mail2.sysu.edu.cn
                 通信作者:段凯(1989-),副教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E-mail:duank6@mail.sysu.edu.cn
                                                                                                — 541  —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