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16

以及复合涂层       [12] ,即可在涂层存在的时间内起到防护作用。转轮优化设计方法是在保证水轮机主要参
              数不变的前提下,不使用昂贵的材料,而对转轮部分重新进行优化设计,以减少水轮机所受的泥沙磨
              损破坏。Thapa等      [13] 对转轮叶片的几何轮廓进行调整,可以降低高达 33%的转轮磨损率。Baidar等                              [14]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叶片数对水轮机抗磨损特性的影响,发现叶片数为 17时磨损较轻。廖姣
              等  [15] 采用长短叶片对转轮进行改造,可以降低叶片表面泥沙体积分数。Khanal等                               [16] 对转轮叶片安放
              角的分布进行优化设计,研究了叶片曲率对叶片抗磨损性能的影响,发现合适的叶片曲率会使磨损面
              积和磨损率显著减小,而同时会导致水轮机效率轻微下降。Lama等                               [17] 对进口到出口的叶片安放角分
              布进行重新设计,发现符合二次函数分布规律的方案效果最好。Gautam等                                   [18] 采 用多 目标 遗 传算法
              ( Multi - ObjectiveGeneticAlgorithm,MOGA)重新设计转轮叶片,提高了转轮抗磨损能力。综上,调整
              转轮叶片的设计参数能一定程度改善磨损。然而,已有的研究重点考虑单一设计参数变量,如叶片安
              放角,而开展多参数组合方案的研究,有望深入揭示水轮机的抗磨损特性、抗磨损机理以及优化方案
              对水轮机性能的影响规律。
                  叶片进口偏转角和叶片安放角是确定叶片型线的重要设计参数,为此,本文选取以上两个变量,
              以设计出更具有经济性的抗磨损转轮,并通过分析流场与颗粒轨迹揭示抗磨损机理。此外,本文不仅
              考虑了设计方案对叶片磨损的改进,同时论述了对下环磨损的不利影响及对水轮机效率的影响,以便
              综合分析合理可行的优化方案。


              2 研究方法


              2.1 物理模型 本文以尼泊尔 Jhimruk水电站混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对转轮叶片进行改进设计,
              主要参数见表 1。转轮叶片的设计流程包括主要参数计算、叶片型线轴面投影确定、叶片型线径向投
              影确定和转轮模型建立。全流道计算域的物理模型如图 1所示,包括蜗壳、固定导叶、活动导叶、转
              轮和尾水管五个部分。在设计阶段,以转轮和尾水管作为计算域,根据计算结果从设计角度上选择较
              优方案。接着对这些初选方案进行全流道数值计算,对比分析结果选取最终方案。
                                                     表 1 转轮设计参数

                                  3
               设计水头?m    设计流量?(m ?s) 转轮转速?rpm     设计效率    转轮进口直径?m 转轮叶片数         固定导叶叶片数      活动导叶叶片数
                   44        0.233        1000      0.96       0.4        17         20            20














                                                       图 1 物理模型

              2.2 数学模型 考虑到当前含沙河流中的泥沙颗粒体积分数较低,本研究采用欧拉 - 拉格朗日两相流
              模型对其进行模拟。采用稳态不可压缩流体的控制方程:
                                                          ·u= 0                                         (1)
                                                             f
                                                           Δ
                                                                     2
                                               (u· )u=-     1 Δ  p + ν  u+ S p                          (2)
                                                                      f
                                                        f
                                                                f
                                                 f
                                                                    Δ
                                                     Δ
                                                            ρ f
                                                      为流体密度;p为流体压力;S为考虑颗粒对流体影响的
              式中:u为流体速度;ν 为流体运动黏度;ρ f
                      f                                             f              p
              动量源项。
                  湍流模型采用 SSTk - ω模型。离散相的运动采用 DPM(DiscretePhaseModel)模型进行模拟。由牛
                     4
                —  4 3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