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17
顿第二定律,颗粒运动的控制方程如下
du
p
= F + F + F + F (3)
dt D B P V
式中:u为颗粒速度;F 为曳力;F 为浮力;F 为压力梯度力;F 为虚拟质量力。
p
V
D
B
P
颗粒受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3 ρ f
F =- C u- u (u- u) (4)
D D p f p f
p
4d ρ p
- )
g( ρ p ρ f
F = (5)
B
ρ p
ρ f
F = u!u f (6)
p
P
ρ p
ρ f d u p
F = C M ( u!u- ) (7)
V
p
f
ρ p dt
为颗粒的密度;C 为曳力系数 [19] ;C 为虚拟质量系数,取 0.5;d为颗粒粒径;g为重力加
式中:ρ p D M p
速度。
本文采用 Grant等 [20] 提出的颗粒- 壁面反弹模型模拟颗粒碰撞壁面前后的运动,如下
v 2 3
p2
n
e= = 0.993 - 1.76 θ r + 1.56 θ r - 0.49 θ r
v
p1
(8)
u p2
3
2
e = = 0 .988 - 1.66 θ r + 2 .11 θ r - 0 .67 θ r
t
u
p1
式中:e为弹性恢复系数的法向分量;e为切向分量;v和 v为碰撞前后颗粒速度的法向分量;u 和
n t p2 p1 p2
为颗粒对壁面的撞击夹角。
p1
u 分别为碰撞前后颗粒速度的切向分量;θ r
[21]
颗粒对壁面的磨损采用 GenericErosionModel 进行模拟,即
C(d)f( α )v
N m b(v)
ER = ∑ n P (9)
n =1 A face
式中:ER为磨损率,定义为颗粒对单位面积靶材造成的质量损失;N为颗粒撞击壁面的数目; m 为
n
- 9
颗粒的质量流率;A 为颗粒撞击网格单元的面积;C(d)为颗粒粒径的函数,值为 1.8 × 10 ;b(v)为
P
face
颗粒相对速度 v的函数,值为 2.6;f( α )为颗粒冲角的函数:
0.04 α α <20°
0.08 + 0.02( α - 20) 20° ≤α <30°
α - 30
f( α ) = 1 - 30° ≤α <45° (10)
30
0 .1( α - 45 )
0.5 - 45° ≤α <90°
45
2.3 边界条件及求解设置 本文采用标准离散格式离散压力,二阶迎风格式离散动量、湍流耗散率和比
耗散率等,求解方法采用 SIMPLEC算法。由于 Jhimruk水电站长期处于大开度的运行工况,因此本文选
取的计算工况为大开度(18°)工况。进、出口均采用压力边界条件,其中进口为 40m水头,出口为一个
3
标准大气压。根据水电站实测数据,计算采用的泥沙粒径为 0.1mm,浓度为 500mg?L,密度为 2650kg?m。
2.4 网格划分及网格无关性分析 如图 2所示,本文采用 ANSYSICEM对计算域进行六面体结构化网
格划分。其中,由于转轮叶片区域几何外形的复杂性,采用 TURBOGRID进行六面体非结构化网格划
分。对近壁处的网格进行加密处理,叶片部分的 y + 在 30以内,其余部分 y + 在 100以内。
网格数量会影响计算精度和效率,需要进行网格无关性分析 [22 - 23] 。由图 3(a)可知,随着网格数
目的增加,水轮机的效率和平均磨损率的变化渐趋稳定,考虑到计算精确性和成本,最终选择网格总
— 4 3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