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13

水年情况下,为使流域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发展,相对于实际调控方案,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分别提升
              发电效益 0.74 亿元和 3.51 亿元,但两库排沙比均有所降低,特别是小浪底水库全年未排沙。通过多目
              标协同水沙调控,平水年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结合水库清淤和泥沙资源利用,是提升系统整体可持
              续性的有效方式。对于下游河道而言,最优方案生态满足率和实际方案相比提升了 0.066;由于平水
              年黄河下游本地水源较为充足,与用水需求差距较小,多目标协同水沙调控时减少了下游河道引黄供
              水,供水效益和实际相比降低了 0.86 亿元。

                                          表 2 多目标协同调控最优方案与实际调控对比
                                  排沙比                                     发电效益(亿元)
                                                 下游河道供水效益(亿元)                               下游河道生态满足率
                          三门峡     小浪底     平均值                         三门峡     小浪底     合计
                实际方案       0.570   0.31   0.440          2.57          4.82    20.27  25.09      0.650
                最优方案       0.596    0     0.293          1.71          5.56    23.78  29.34      0.716




              7 结论


                  本文基于流域系统科学理论提出了黄河流域“139+”水沙调控体系,通过提升行洪输沙-社会经
              济-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实现流域系统可持续运行。针对行洪输沙安全高效、社会经济
              稳定发展、生态环境良性维持三个分目标,提出“9+”个子目标。以此指导黄河流域水沙调控:极枯水
              年底线运行,降维优化;偏枯水年低限运行,降维优化;平水年适宜调控,多维协同;偏丰水年和极丰
              水年蓄洪调补,提质增效。以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平水年联合水沙调控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流域系
              统整体耦合协调度最高的方案能达到优质协调水平。为提升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度,促进流域系统可持续
              运行,应在满足基本用水需求的前提下,优先提高生态满足率和发电效益,其次是增大水库排沙。
                  本文提出的黄河流域“139+”水沙调控体系是包含多时空尺度的整体框架,阈值与权重需深化研
              究,不同情景具体表现形式亦有待细化。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水沙情景,灵活选取不同子系统目标
              函数,开展单库、局部梯级水库群水沙调控或全河水沙调控。


              参  考  文  献:


               [ 1 ] JIANG E,QU B,JIA J,et al.  Study on the coordination of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rop produc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since 2000[J]  River,2023,2(3):326-335.
                                                                  .
                                                    .
               [ 2 ] 王浩,赵勇 .  新时期治黄方略初探[J]  水利学报,2019,50(11):1291-1298.
                                                      .
               [ 3 ] 彭祥 .  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的对策建议[J]  中国水利,2020(17):25-27.
                                                                    .
               [ 4 ] 胡春宏,张晓明 .  我国江河演变新格局与系统保护治理[J]  中国水利,2024(7):1-8,16.
                                               .
               [ 5 ] 李国英 .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
               [ 6 ] 王浩,钮新强,杨志峰,等 .  黄河流域水系统治理战略研究[J]  中国水利,2021(5):1-4.
               [ 7 ] 陈蕴真,江恩慧,李军华 .  治黄系统工程的形成、演化和未来[J]  人民黄河,2022,44(2):58-64,70.
                                                                         .
                                                                                   .
               [ 8 ] 江恩慧,王远见,邵学军,等 .  黄河干支流枢纽群泥沙动态调控关键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 9 ] 胡春宏,张治昊,张晓明 .  维持黄河流域水沙平衡的调控指标阈值体系研究[J] 水科学进展,2023,34(5):
                                                                                    .
                      647-659.
                                                                .
               [ 10] 江恩慧,王远见,田世民,等 .  流域系统科学初探[J]  水利学报,2020,51(9):1026-1037.
               [ 11] 田世民,江恩慧,王远见,等 .  基于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的水库多目标调度约束阈值研究[J]  水利学报,
                                                                                                 .
                      2024,55(6):631-642,665.
               [ 12] CHEN L, GE L, WANG D, et al.  Multi-objective water-sediment optimal operation of cascade reservoirs in the
                                       .
                      Yellow River Basin[J]  Journal of Hydrology,2022,609:127744.
                                                                                                — 431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