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5

水      利       学      报

                2025 年 4 月                          SHUILI    XUEBAO                        第 56 卷  第 4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5)04-0423-10

                      黄河流域系统可持续运行的“139+”水沙调控指标体系



                        江恩慧    1,2,3 ,李洁玉   1,2,3 ,王远见   1,2,3 ,屈 博    1,2,3 ,刘 刚 ,贾 佳        1,2,3
                                                                                    4
                    (1.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3;2.  黄河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3;
                   3.  水利部黄河下游河道与河口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3;4.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水沙调控是黄河流域系统可持续运行的重要抓手。本文提出黄河流域系统可持续运行的“139+”水沙
                调控指标体系,以全面覆盖和深度协同的理念,指导流域系统多目标协同水沙调控。该体系以黄河流域水沙
                调 控 多 目 标 协 同 为 总 目 标 , 包 含 行 洪 输 沙 安 全 高 效 、 社 会 经 济 稳 定 发 展 、 生 态 环 境 良 性 维 持 3 个 分 目 标 及
               “9+”个具体目标,对不同调控需求及水沙情景,每个目标函数可选取某个或多个具体指标的加权值,且指
                标对应的权重也会随之动态调整。按照极枯水年“底线运行-降维优化”、偏枯水年“低限运行-降维优化”、
                平 水 年 “ 适 宜 调 控 - 多 维 协 同 ”、 偏 丰 水 年 和 极 丰 水 年 “ 蓄 洪 调 补 - 提 质 增 效 ” 的 调 控 路 径 , 具 体 分 析 了
               “139+”水沙调控体系在每种水沙情景中的表现形式。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多目标协同水沙调控结果表明,平
                水年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可达到优质协调,提升生态满足率和发电效益有助于提高耦合
                协调水平。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沙调控;可持续运行;耦合协调;多目标协同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40509


              1 研究背景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粮食基地和能源基地,已呈现出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
                                                [1]
              境协同推进和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态势 。然而,黄河流域仍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沙关系不协调、经济
                                                  [2]
              发展不平衡及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挑战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调上下游、左右岸、干
              支流的统筹谋划和协同治理,水沙调控作为流域系统治理的关键手段,对于保障行洪输沙安全、促进
              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4] 。因此,亟需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
              黄河流域水沙调控框架,加快实现黄河流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黄河水沙调控主要经历了 1960 至 1990 年代除害与兴利并重、21 世纪初期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及十
              八大以来促进流域人水和谐三个阶段(如图 1 所示)。1960 年三门峡水库建成运行后,在黄河上开始修
              建一系列水利枢纽,水沙治理由被动防御洪水转向水沙调控,这一阶段水沙调控偏向于防洪和水量调
              度。进入 21 世纪,时任黄委主任李国英提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理念 ,黄河水沙调控形成了上游
                                                                                [5]
              水量调度-中下游水沙调控的格局,2008 年调水调沙开启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水沙调控开始注重生
              态调度。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提出,更加注重流域
              人水和谐,黄河水沙调控转向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多维功能协同发展的新阶段,系统观念逐
              渐贯穿到水沙调控全过程,并形成科学决策运行体系                          [6-7] 。面对动态变化的流域来水来沙条件、动态
              调整的库区-河道边界约束条件、动态增长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健康维持的需求,在“十三五”


                 收稿日期:2024-08-07;网络首发日期:2025-01-03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1.1882.TV.20250102.1703.003
                                /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0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43601)
                 作者简介:江恩慧(1963-),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河流泥沙研究。E_mail:jiangenhui@hky.yrcc.gov.cn
                                                                                                — 423  —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