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2025年第56卷第5期
P. 41
水 利 学 报
2025 年 5 月 SHUILI XUEBAO 第 56 卷 第 5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5)05-0587-12
三峡建库后荆江洲滩变形及其与水文情势
变化对植被的叠加影响
李芷晴,陈 立,冯 恺,孙昭华
(武汉大学 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三峡建库后,荆江河段内中枯水历时加长以及水流次饱和导致主槽下切已成为共识,但对于基本河槽以上
的洲滩变形特征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以荆江河段为对象,根据三峡建库后的观测资料,结合地形法和遥感解
译分析法,分区段、分时段研究了不同流量级淹没范围内的洲滩面积变化,分别从河段尺度与局部尺度分析了不
同高程的洲滩变形特征,并评估了洲滩变形与水文情势变化引起的植被适宜区调整。结果表明:荆江河段内的洲
滩冲淤调整主要发生在 2008 年以后,枝城—杨家垴区段内的洲滩表现为持续的冲刷萎缩,杨家垴—监利河段内
低、中滩萎缩,高滩略有淤积,监利—城陵矶河段内低滩萎缩而中、高滩显著淤积。在低滩萎缩的总体趋势下,
航道整治工程虽可遏制局部位置的冲刷甚至促使小范围回淤,但其对中、高滩的影响不大。洞庭湖顶托影响区内
的洲滩淤积主要表现在滩面高程增加,但平面形态变化不大。三峡水库进入正常运行期后,洲滩变形与水文情势
变化共同导致荆江河段内满足高频次植被覆盖的区域增大了 32.0%,枝城—杨家垴、杨家垴—新厂、新厂—监利
以及监利—城陵矶各区段内的增幅分别为-5.6%、6.5%、13.3%、95.6%。下荆江尤其是监利以下高滩淤积和植被
覆盖区面积增大可能会增大行洪阻力,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荆江河段;三峡水库;洲滩冲淤;植被变化
中图分类号:TV1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40612
1 研究背景
荆江河段自古以来是长江中游洪灾威胁最为严重的区段。荆江两岸大堤之间的洲滩作为中洪水河
槽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调蓄漫滩洪水、控导枯水航槽和提供生态栖息地等重要功能,在防洪、航
运、生态等领域受到重点关注 [1-3] 。三峡建库后,沙量次饱和与流量过程调控引起的主槽冲刷下切、
汊道和洲滩调整等现象在荆江河段已十分显著 [4-5] ,但对于基本河槽以上滩地演变的总体趋势目前尚
未形成共识。鉴于许多大坝下游常出现因洪水削减、泥沙落淤和植被扩张而导致的滩地淤高增大现
象 [1,6-7] ,在三峡水库实施削洪补枯调度方式的情况下,荆江河段内的中高滩是否会因行洪流量减小以
及滩槽流速分布改变而发生淤积,滩地植被是否会因洲滩淤高和淹没频率降低而大幅蔓延,是值得研
究的问题。
冲积河流中的洲滩是泥沙通量暂存、缓冲的主要场所,洲滩的发育受到来水来沙和河道边界等多
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8-9] 。已有研究表明,由于荆江河段内水沙搭配、河型河势 [10-11] 、两岸节点约束下的
不均匀河宽 [12] 、江湖分汇流 [13] 等因素的沿程差异,洲滩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分区间差
异性。例如,杨家垴以上区间的洲滩主要由贴河床运动的推移质所塑造 [6,14] ,滩面较低,其组成多为
收稿日期:2024-09-23;网络首发日期:2025-05-15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1.1882.TV.20250514.2138.001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479074,51879198);水利部三峡后续研究项目(12630100100020J005)
作者简介:李芷晴(1998-),博士生,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Email:lizdyx@whu.edu.cn
通信作者:孙昭华(1976-),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Email:Lnszh@126.com
— 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