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2025年第56卷第5期
P. 46

杨—新区段受大堤影响,河道曲率和河宽都受限制,边心滩不能充分发育,各级流量下面积分布相对
              均匀。下荆江对应的临界流量值为 35 000 m /s,当流量级大于 35 000 m /s 时,下荆江洲滩面积基本不
                                                      3
                                                                               3
              再随流量而变化。这表明下荆江的基本河槽至平滩河槽之间分布有面积较大的中、低滩,约占下荆江
              总洲滩面积的 85%。此外,在平滩河槽以下,下荆江的洲滩出露面积与枝城流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斜率
              明显更陡,这说明下荆江的洲滩出露面积对流量级的变化更为敏感。


























                                           图 4 各区段内洲滩出露面积与枝城流量之间关系

              4.1.2 三峡建库后各区段内洲滩冲淤导致的面积变化特征 将不同年份河道地形与各固定流量级下的
              水位相结合,计算了沿程 4 个区段内各级洲滩面积的年际变化情况,结果如图 5 所示。由图可见,三
              峡水库运行后,各区段内各级洲滩面积变化呈现了明显差异性。枝—杨区段内的各级洲滩面积均呈现

              出由于冲刷而减小的趋势。杨—新和新—监 2 个区段内,中、低滩面积持续减少,而流量级大于
              35 000 m /s 的高滩则呈现出淤积面积增大的趋势。监—城区段内,只有低滩呈现萎缩趋势,而中、高
                      3

































                                              图 5 荆江河段不同区段内的各级洲滩面积

                — 592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