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2025年第56卷第6期
P. 93
时,同样容易导致主流偏向进?出水口顶板侧,并在断面下部形成较大范围的反向流速区。由于惯性作
用,经立面转弯隧洞的水流在隧洞末端仍有垂直向上流动的趋势,进而导致拦污栅断面主流偏上,流速
分布不均匀。孙双科等 [5] 试验量测了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流速,该进?出水
口后部存在 84°转弯,转弯半径 20m的立面转弯隧洞,结果表明进?出水口中间两个孔道的流速分布主流
靠近孔道顶部,底部存在反向流速,流速分布不均匀。立面转弯隧洞的主要参数为转弯角度、转弯半径
及转弯后直隧洞距离。研究表明增大立面转弯隧洞的转弯半径至 12D(D为隧洞直径)以上或转弯后直隧
洞长度增大至 16D以上,均能够显著改善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 [6] 。
平面转弯隧洞主要影响进?出水口各孔口的流量分配,出流工况下水流进入进?出水口时易出现偏
流现象,直接造成某个孔口流量过大,而某个孔口流量过小 [7 - 8] 。平面转弯隧洞内二次流现象明显,
主流会偏向隧洞的一侧 [9 - 10] 。高学平等 [11] 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进?出水口,研究平面转弯隧洞
的参数(转弯半径、转弯角度等)对进?出水口出流工况水力特性的影响,得到使进?出水口具有较好水
力特性的平面转弯隧洞参数取值范围,即转弯角度小于 50°,转弯半径大于 30D,同时保证转弯后直
隧洞长度大于 10D。郭港归等 [12] 对一接平面转弯隧洞的进?出水口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偏流出
现时,进?出水口各流道水平流速分布极不均匀,主流偏向一侧,造成该侧流道的流速显著增加。
目前,关于输水隧洞对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的影响,大多关注单一形式隧洞对进?出水口水力特性
的影响,缺少对接复杂布置形式隧洞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的研究,同时也缺少在不改变隧洞布置形式的
条件下,对进?出水口体型进行优化的方法。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以接复杂布置形式隧洞的进?出水口
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水力特性及相应的优化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的水力设计提
供有效参考。
2 研究对象
进?出水口沿进流方向依次为:防涡梁段、扩散段。防涡梁段长 10.7m,顶部设置 4道断面尺寸为
1.0m × 1.5m(宽× 高)的防涡梁。进?出水口扩散段内布置有 3个分流隔墙,分流隔墙首部呈凹型分布,
中墙始端较边隔墙始端后退距离 3.0m,中边孔宽度比 1.70∶1.57,分流隔墙将扩散段分为 4孔。扩散
段平面为双向对称扩散,平面扩散角 32.5°,立面为单向扩散,顶板扩张角为 2.11°。扩散段后接闸门
井段、渐变段和输水隧洞。与进?出水口相接的输水隧洞布置条件复杂,洞径 7.6m,具有 7%坡度,
同时存在立面转弯和平面转弯。具体体型参数如下:转弯隧洞上弯段转弯半径 25m,转弯角度 86°;
下弯段转弯半径 25m,转弯角度 89°。图 1给出了接复杂布置形式隧洞进?出水口体型。
图 1 接复杂布置形式隧洞进?出水口体型
— 7 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