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6期
P. 10
图 1 算法流程图
积约 205.23 万 km ,占全国的 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 40%。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气候
2
变化等影响,长江水环境恶化、水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与水旱灾害等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开展
该区域水资源系统的韧性研究,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优先与
绿色发展可持续战略的实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上海等 11 个省级行政区的地方统计年鉴(2009—2018 年)、地方水资源公
报(2009—2018 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8 年)。
4.2 指标体系构建 韧性可以看作系统提升适应性并不断适应风险与扰动的这一循环过程。在这一
过程中,系统经历了从风险冲击到冲击后维持自身稳定再到迅速恢复,甚至将危机转变为机遇,实
现创新发展等的不同阶段。基于该理念,本研究结合以往水资源或水系统韧性研究 [10] ,将水资源韧
性分为扰动前、扰动中和扰动后三个子过程,分别对应抵抗性、恢复性和适应性三个目标。水资源
系统的韧性过程就可分解为:(1)受到干扰前,水资源系统能够抵御干扰的能力;(2)受到干扰时,
水资源系统恢复快慢的反应能力;(3)受到干扰后,系统能够在此次干扰中习得的适应能力。
考虑水资源系统面临压力的多元性、复合性与吸收扰动的能力。水资源系统韧性取决于生态环
境、地区空间结构、经济社会、人口以及管理制度等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从抵抗性、恢复性和
适应性三个方面,结合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获取性的原则来确定相应指标。
(1)抵抗性指标。抵抗性指标是指水资源系统在受到冲击时,能够抵御冲击的能力。在水资源系
统中,其面临的潜在风险越大,受到的干扰就会越多,其抵抗性也就会相应越弱。当区域内洪涝、
干旱等外生性因素越多,水资源系统遭受的冲击就会越大,系统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弱,韧性在抵抗
性过程中的表现就会越差。相应地,当区域内水资源压力、人口压力等内生性因素同样会导致水资
源系统遭受巨大冲击,导致抵抗风险能力变弱。
(2)恢复性指标。恢复性指标是指水资源系统受到冲击后,恢复至受冲击前状态的能力。在水
资源系统中,恢复的过程受到水环境、经济以及用水结构等内部因素影响,区域内部因素决定了
系统恢复过程的快慢。从影响恢复性的主体看,可以分为环境、生态、经济、社会等几个方面:
例如,污水的处理决定了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结构影响用水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用水效
率,而农业、工业用水则远大于第三产业用水;不同的用水效率、能耗效率也会影响水资源的韧
性水平等。
— 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