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6期
P. 20

来的研究方向给出建议。


               2  混凝土裂缝观测方法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服役期间的安全性,裂缝观测是结构维护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目前研究者
               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X 射线断层扫描成像法(CT)、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对裂缝形貌进行观
               测,这些方法主要是从试件或材料表面辨识裂缝形貌,进而量化表征裂缝形态参数(包括裂缝宽度、
               长度、密度等)并建立其与混凝土渗透性的关系                      [12] 。现代化的观测技术避免了试验测试过程中对混凝
               土裂缝的二次破坏,混凝土裂缝观测的主要方法可归纳为以下 4 种。
               2.1  染色侵入法(Dye-impregnation method) 为获得清晰的混凝土裂缝几何形态,在观测时可采
               用染料浸渍处理混凝土裂缝表面。例如:Bisschop 等                   [13] 采用荧光环氧树脂浸渍裂缝并通过荧光显微镜
               观测混凝土的裂缝形态。Zhou 等            [14] 采用极细碳黑染料(约 0.5 nm)浸渍混凝土裂缝表面,并利用数字
               光学显微镜观察裂缝的几何形状。Berrocala 等                [15] 开展了钢筋混凝土梁(RC)和纤维增强混凝土梁(R/
               FRC)弯曲裂缝的试验,在裂缝中浸渍染色的环氧树脂之后,完成图像处理和分析,进而研究混凝土
               内部裂缝的形态。Li 等         [16] 在混凝土加热后将环氧树脂浸渍进入其裂缝中并在室温下硬化,采用碳化
               硅纸抛光试件表面和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技术(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e analysis),通过场发射扫
               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裂缝,并通过图像分析进行了表征。染色侵入法的缺
               点主要是需要在试件表面进行切割、打磨、抛光等操作,表面处理时易造成试件内部的损伤,引入
               新的裂缝并对水分传输结果产生干扰。
               2.2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观察微观结构变化的有力工具,可以动态
               观察原始试件裂缝的产生以及扩展过程                   [13] ,且可忽略三维显微图像和高放大倍率等的影响,测试分
               辨率比较高。缺点在于试件的制备过程比较繁琐,显微镜扫描区域过小。
               2.3  X 射线断层扫描成像法(X-ray CT)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法(X-ray CT)是一种有效的无损检
               测方法,可真实评估完整的三维裂缝几何形态,从而确定裂缝在何处以及如何开始、扩展和合并。
               Landis 等 [17-18] 采用 X-ray CT 研究了砂浆试件的开裂过程。Fan 等           [19] 和 Isaka 等 [20] 通过 X-ray CT 和三维
              (3D)图像重建方法分析了花岗岩的微观孔隙网络变化规律。Wang 等                            [21] 利用 X-ray CT 探索了轴向压缩
               下页岩的裂缝演变过程。目前断层扫描成像法的观测范围受到设备分辨率的影响,试件尺寸越大,
               观测精度就会降低。
               2.4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与传统的手动观测方法相比,图像处理技术可提供精确的裂缝几何形态或

               相关参数结果。裂缝观测的处理难度往往取决于图像的尺寸,提高分辨率可获取混凝土裂缝表面的
               详细图像。Yang 等      [22] 提出了图像分析方法用于捕捉裂缝,该方法可在肉眼看不到裂缝之前检测出混
               凝土的表面裂缝。Rimkus 等         [23] 利用开发的数字图像处理算法获得对应于裂缝的像素坐标,该算法的
               主要贡献是实现了裂缝检测的自动化,可以消除传统试验的主观判断误差。Talab 等                                    [24] 提出了图像处
               理的二值化方法(OTSU),利用光学荧光显微镜检测图像中的裂缝。Kim 等                                [25] 基于计算机视觉方法,
               采用 OTSU 自动从图像中提取裂缝形态信息。Valença 等                  [26] 综合了图像处理和地面激光扫描(TLS)技术
              (简称 MCrack-TLS),用于评估混凝土桥梁中的裂缝。Mohan 等                      [27] 评述了与裂缝观测相关的 50 篇文
               献,总结出图像处理技术自动识别混凝土裂缝形态参数的多种方法。Bayar 等                                 [28] 根据数字图像处理技
               术(DIP)和 Voronoi 图,利用机器学习算法(MLA)测量、监视混凝土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和几何
               形状。这种新颖的现代化技术对裂缝观测具有精确、快速、价格低廉的优点,是一种无损观测方法。



               3  开裂混凝土水分传输试验研究

                   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材料孔隙中的水分传输密切相关。裂缝的存在不仅能促使水分流动的路径相
               互连通,并且裂缝扩展导致混凝土渗透性不断提高,使得更多水及侵蚀性离子侵入混凝土内部而加

                 — 648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