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6期
P. 54

图中:OC 为常规混凝土;PC 为塑性混凝土;UF 为防渗墙上游面;DF 为防渗墙下游面
                               图 9  防渗墙与相邻土体沉降、防渗墙最大深度断面上下游侧侧土压力及摩阻力分布
                                                               [9]
               相邻土体某一深度处的实测垂直应力小于上覆土压力 。上述结果均表明摩阻力显著影响防渗墙的力
               学性状。如图 9 所示,受覆盖层和防渗墙相对变形规律的影响,竣工期防渗墙上游面承受向上的摩阻
               力而下游面承受向下的摩阻力。计算所得竣工期下游面最大摩阻力为 0.47 MPa,大于上游面向上的
               摩阻力。蓄水作用改变防渗墙承受的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墙体上下游面均承受向下摩阻力,上游面
               和下游面最大摩阻力分别为 0.1 和 0.4 MPa,均发生在防渗墙顶部。防渗墙的沉降变形主要由墙体压
               缩变形和墙体刚体位移组成。在基岩的约束作用下,覆盖层底部的压缩变形较小,因此防渗墙底部
               的沉降变形可能大于相邻土体的变形。摩阻力在防渗墙和相邻土体沉降变形一致的位置减小为 0。该
               位置通常称为墙体的中性点。该深度以下,由于防渗墙的沉降变形相对较大,墙体承受向上的摩阻
               力。由图 9 可知,竣工期防渗墙中性点的位置靠近墙体底部,位于基岩以上大约 1.5 m 的位置,蓄水


                 — 682  —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