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6期
P. 51

渗墙力学性状。由于加入了膨润土,塑性混凝土具有相对普通混凝土更强的适应变形的能力。塑性
                                                    [2]
               混凝土弹性模量通常在 0.5~2.5 GPa 之间 ,根据已有研究                    [21] ,本文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密度、弹性
               模量和泊松比分别取为 2.20 g/cm 、1.5 GPa 和 0.25。
                                            3
               4.2  堆石和覆盖层材料的弹塑性模型                 苗家坝堆石和覆盖层材料三轴试验结果表明:(1)试件压缩性
               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减小;(2)偏应力和轴向应变曲线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3)随着围压的增
               加,体积应变从剪胀变为剪缩。本文采用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                              [31] 描述堆石和覆盖层材料体积应变行
               为,该模型采用两个屈服面来判断是否发生塑性应变:
                                                         ì f = p + 4q  2
                                                               2
                                                         ï ï  1
                                                         í    q  2                                     (5)
                                                         ï ï f =
                                                         î  2  p
               式中:q 为主剪应力;p 为平均应力;f 、f 为两个屈服面,f >(f ) 或 f >(f ) 表明材料产生塑性应
                                                  1  2               1   1 max  2  2 max
               变,(f ) 和(f ) 分别是两个屈服面函数的历史最大值。该模型的详细信息可以参考文献[31]。基
                     1 max  2 max
               于三轴试验获得的模型计算参数如表 2 所示。


                                            表 2  弹塑性模型计算参数和初始渗透系数

                    材料       密度/(g/cm ) 3  K      R f  φ 0/(°)  Δφ/(°)  m   F       G      D     k 0/(m/s)
                      a1                                                                             -4
                     Q 4        2.20      1000   0.78   43     8.6  0.43    0.23   0.30   4.6    1.7×10
                      a2                                                                             -4
                     Q 4        2.15      1200   0.80   42     8.6  0.43    0.26   0.38   5.1    1.7×10
                      a3                                                                             -4
                     Q 4        2.20      1500   0.81   42     8.5  0.42    0.33   0.42   5.3    1.4×10
                    主堆石         2.35      1250   0.89   53     8.5  0.45    0.25   0.37   5.2    3.2×10 -3
                   下游堆石         2.25      1050   0.80   51     8.4  0.35    0.26   0.35   5.0    1.9×10 -3
                    垫层          2.25      1400   0.86   48     8.6  0.42    0.30   0.43   5.5    1.5×10 -6
                    过渡层         2.23      1300   0.87   49     8.7  0.42    0.28   0.41   5.2    2.1×10 -4
                  注:K 为模量数;R f为破坏比;φ 0,Δφ为围压的两个常数;m 为围压指数; F、G 、D 为模型参数;k 0为初始渗透系数。
               4.3  接触面模型       为了真实模拟防渗墙工作状态,采用基于接触力学的无厚度摩擦接触方法                                    [27] 模拟
               防渗墙与相邻土体间的接触效应。该方法基于增强的拉格朗日方法求解接触摩擦问题,通过对罚函
               数修正项进行反复迭代确定精确的拉格朗日乘子。由于结构与土体之间的滑移不受网格不连续的限
               制,该方法可以获得土体-结构接触面的接触和不连续性状。法向接触压力 P 采用下式计算:
                                                       ì0,          μ > 0
                                                                     n
                                                    P = í                                             (6)
                                                       î K μ + λ i + 1 ,μ ≤ 0
                                                                     n
                                                            n
                                                         n
                                                                       |
                                                       ìλ + K μ , | μ ≤ ε
                                                       ï
                                                  λ   = í  i  n  n    n    0                          (7)
                                                   i + 1
                                                       ï λ ,        | μ  | > ε
                                                       î  i           n   0
               式中:ε 为侵入容差;λ 为拉格朗日乘子(迭代步 i);K 为法向接触刚度;μ 为两个接触面之间的距
                      0              i                           n                  n
               离。
                   接触剪切特性和本构关系采用库仑摩擦模型描述:
                                                                  |
                                                       τ = fσ + c, |τ < τ                             (8)
                                                                     lim
               式中:τ为等效剪应力;f 为摩擦系数;σ为接触压应力;c 为黏聚力;τ 为极限抗剪强度。
                                                                              lim
                   为了验证接触摩擦方法的准确性,采用该方法模拟了文献[32-33]中紫坪铺和水布垭面板堆石坝
               面板与垫层的直剪试验。根据上述两个工程直剪试验结果,并类比相关工程的接触摩擦计算参数,
               紫坪铺直剪试验模拟中摩擦系数取为 0.3,接触容差为 0.5 mm,水布垭直剪试验模拟中摩擦系数取为
               0.3,接触容差为 1.0 mm。图 7 为剪切位移-剪切应力关系曲线数值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图 7 表明,试
               验与数值结果吻合良好,说明接触摩擦方法可以获取土体和结构接触面的主要力学性状。由于缺少
               试验资料,本文根据经验和已有相关研究确定接触模型的计算参数。数值计算中通常建议覆盖层和

                                                                                               — 679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