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37

水  利  学  报

                2022年 7月                            SHUILI  XUEBAO                          第 53卷 第 7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2)07 - 0789 - 09

                               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应对能力的三个阈值


                                                           1
                                                                                  1
                            刘家宏    1,2 ,梅 超    1,2 ,邵薇薇 ,王 佳          1,2 ,丁相毅 ,于赢东          1
                               (1.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2.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重点实验室(筹),北京 100038)

                摘要:城市排水管网、沟渠、河湖水系是承纳、转输、调蓄暴雨径流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应对城市暴雨内涝中发
                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受设计标准、运行维护水平、城市下垫面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
                响,其自身应对暴雨的能力差异较大。科学量化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应对能力对城市洪涝预报、预警和应急调度
                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应对能力的三个阈值,即:雨水管渠排水能力阈值、内涝防治系统
                应对能力阈值和应急设施防御上限阈值。这三个阈值通俗讲就是 “不积水” 阈值、“不内涝” 阈值和 “不失防”
                阈值。基于郑州 2021年 “7·20” 特大暴雨灾害的调研结果,对三个阈值的表征指标和确定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合文献调研,对北京、东京、深圳等城市对应阈值进行了分析量化,对暴雨量级超过不同阈值标准后的防控策
                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城市排水防涝阈值协同提升途径,可为城市极端暴雨的防控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城市洪涝;排水防涝基础设施;郑州 “7·20” 暴雨;阈值分析;防控策略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20219
                中图分类号:TV122

              1 研究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水循环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                                  [1] ,城市区域极端强降雨、
              雷暴、洪涝等发生的概率增加              [2] ,暴雨雨强和雨量屡屡刷新水文气象观测记录                     [3] 。2021年 7月 20日,
              郑州国家气象站实测最大小时降雨 201.9mm,突破我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历史极值。在郑州 2021年
              “7·20” 特大暴雨过程中,郑州国家气象站实测最大日降雨量 624.1mm,为建站以来日降雨量最大值
              的 3.4倍  [4] 。2021年 8月 16日晚 21时许,北京市海淀区旱河路铁路桥区域出现小尺度强对流天气,
              20分钟降雨 56mm,短时雨强重现期超过 50年一遇。2021年,位于北京市区的海淀和石景山站年降
                                   [5]
              水量首次突破 1000mm ,为城市 “雨岛效应” 增添了新的例证。上海市 2011—2020年平均降水量
              较 1961—1970系列均值增加了 37%           [6] ,城市区域的降水显著增加。极端强降水破坏性强,极易造成
              严重的城市内涝,直接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2020年 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强调:要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坚
              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把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内涝治理、加强防灾备灾
              体系和能力建设等纳入 “十四五” 规划。城市内涝治理须精准识别风险源,摸清风险底数,对城市应
              对暴雨洪涝的综合能力做到 “心中有数”。我国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应对能力如何,怎样加强城市
              内涝治理能力建设,是当前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2021年 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 《关于加强城市
              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地要因地制宜形成 “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 的
              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收稿日期:2022 - 03 - 28;网络首发日期:2022 - 07 - 11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20708.1242.003.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39011,52192671);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SKL2022TS11)
                 作者简介:刘家宏(1977 - ),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水文学研究,E - mail:liujh@iwhr.com
                                                                                                —  7 8 9 —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