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41
防” 阈值,一般来说,“不失防” 阈值对应的是城市常规工程措施和应急工程措施难以有效应对的降
雨,“不失防” 阈值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指标,就是地面集水深度超过应急防淹挡板或沙袋的防控能力
上限,这个上限值一般是 0.6~0.8m,可以通过城市洪涝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进行不同重现期序列的
降水模拟,当模拟得到城市易涝点的积水深度普遍达到 0.6~0.8m时,这时对应的 24小时雨量或雨强
即可近似为该城市的 “不失防” 阈值。实际上,不同区域和城市应对特大暴雨的应急工程措施差异较
大,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历史经验,在保留安全余量的前提下,可采用应急防淹挡板或沙袋
的防控能力上限 0.6~0.8m或其他适合于当地的淹没水深阈值作为 “不失防” 阈值的确定依据。
综上所述,北京、深圳、郑州和日本东京等典型城市排水防涝 “三个阈值”统计结果如表 1所示。
表 1 不同典型城市排水防涝 “三个阈值”
城市 “不积水” 阈值?(mm?h) “不内涝” 阈值?(mm?h) “不失防” 阈值?(mm?h)
一般地区 500 86.9
北京 1) 重点地区 560 96.7
城市环路、放射路等生命线道路 670
非中心城区 60.1
深圳 2) 中心城区 68.0 95.9
特别重要地区 78.0
郑州 1310
日本东京 3) 600 750 1440
注:本表中 1)中数据来源于文献[27],2)中数据来源于 《深圳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3)中数据来源于文献[27]。
3 不同阈值下的防控策略
各个城市所处的气候带的降水特征大不相同,排水防涝设施和应急装备水平有所差异,因此,每
个城市 “不积水” “不内涝” “不失防” 的阈值是不同的。在降雨量级处于不同的阈值区间时,对应
的城市洪涝防控策略应有所差异。在实际内涝防治过程中,由于城市空间较大、降雨不均等原因,同
一城市并非仅采用一种策略,而可能是多种策略并存,但总体上有一项是主要的。因此,下述所提各
项防控策略均为广义的。
总体来看当降雨低于 “不积水” 阈值时,防控策略以 “蓄” 为主,通过源头调蓄,增加雨水利
用;当降雨大于 “不积水” 阈值,小于 “不内涝” 阈值时,防控策略以 “疏” 为主,通过大小排水
系统排出涝水,减轻内涝风险;当降雨大于 “不内涝” 阈值,小于 “不失防” 阈值时,防控策略以
“疏” “堵” 为主,在科学排水的同时,采用应急防淹挡板、沙袋等封堵地下室入口等重要部位,同
时对下凹式桥区、下沉隧道的积水进行强排;当降雨大于 “不失防” 阈值时,防控策略以 “撤” 为
主,重点是转移高危险地区的人口,避免人员伤亡。 “蓄” 的方法主要包括海绵城市源头减排和过程
蓄滞设施;“疏” 的方法主要是管网清淤和提升改造; “堵” 主要是安装防淹挡板、储备防汛沙袋和
物资等;这些在以前研究有较为系统的成果,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以郑州 “ 7·20” 特大暴雨灾害为
例,说明为什么降雨超过 “不失防” 阈值时,必须改变传统的应急防控策略,以 “撤” 为主。
郑州 “ 7·20” 特大暴雨灾后调查发现:当日 16时许,主城区各处降雨量陆续突破 “不失防” 阈
值,多处严重内涝区的积水深度超过应急挡水设施高度上限,地下空间、交通隧道等关键部位应急抗
御措施失效,城区多处重点部位出现 “崩溃” 式灾难。例如京广路北隧道陇海路匝道出口,当时摆放
了挡水板(0.60m)和沙袋,15时许积水深 0.20m,16时许积水迅速超过 0.60m,漫过沙袋和挡水板,
冲毁了应急挡水设施,大量雨水灌入隧道。又如凤凰台街道英协鼎峰小区 2号院,其地下空间入口的
防淹挡板高度虽然有 0.70m,加上堆砌的防汛沙袋,总高度达到 0.80m,但是积水太深,最终还是被
漫顶冲决。此类案例在 “ 7·20” 期间还有很多,事件复盘结果显示本次降雨大大超出了城市排水防涝
— 7 9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