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2022年第53卷第11期
P. 66
式(18)代入式(8)得
b Δ y + c Δ Q = D (19)
3,0 3,0 3,0 3,0 3,0
eF eK
s 4,Q 3,0 s 2
式中:b = e;c = a- ;D =- - F 。
3,0 3 3,0 3 3,0 30
K K
1 1
对整个输水系统进行数值求解时,某一迭代步的计算程序为:
( 1)利用双扫法的消元过程计算渠道 1和渠道 2的矩阵 B和列向量 P的 元素 U 、W 、P 、
1,i
1,i
1,i
U 、W 和 P (i = 0 ,1,…,2m,j = 0 ,1,…,2n);
2,j
2,j
2,j
( 2)利用式(19)确定渠道 3进口边界的双扫法系数,b 、c 和 D ;
3,0 3,0 3,0
( 3)用双扫法的回代过程求解渠道 3各计算节点的水位增量和流量增量;
( 4)利用式(18)、(17)、(16)、(15)和(14)依次求解 Δ y、Δ Q 、Δ y 、Δ Q 和 Δ y ;
1,m
1,m
2,n
s
2,n
(5)利用双扫法的回代过程求解渠道 1和渠道 2各计算节点的水位增量和流量增量。
当配水池具有 M个进水、N个出水时(M、N为任意正整数),控制方程包括 M个进水与配水池的
能量守恒、配水池与 N个出水的能量守恒以及水体的质量守恒方程,可参照式(1)—(5),方程数量
为 M+ N + 1 。求解方法与 “一进、两出、一溢” 配水枢纽类似,即,利用双扫法的消元过程计算 M个
进水和 N - 1 个出水末节点的水位增量与流量增量关系;结合推求的 M+ N + 1 个控制方程,求解第 N个
出水首节点的水位增量与流量增量关系;利用回代过程求解第 N个出水所有节点的水位增量与流量增
量;求解其他渠道所有节点的水位增量与流量增量。当某些进水或出水是有压流动时,可采用窄缝法
进行求解。即假设管道顶部有一条非常窄的缝隙,既不增加管道的截面积,也不增加水力半径,宽
度为 [17]
2
B = gA?a (20)
2
式中:B为缝隙宽度,m;A为有压流动的截面积,m ;a为水击波速,m?s。
2.3 模型验证 青草沙水库的原水通过 2根长 13650m、直径 5.5m的输水隧洞输送至五号沟泵站前
池,继而向下游各用户配水。某次水泵调试运行时,停泵 0.5h后再次开泵,李静毅等 [18] 观察到配水
池异常的水位波动,振幅高达 1m。本文对该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关键参数如表 1所示。
表 1 关键参数
水位?m 隧洞
3
初始流量?(m ?s) 糙率 波速?(m?s)
青草沙水库 前池 长度?m 直径?m
2.60 2.55 3.47 13650 5.50 0.014 1300
仿真计算的水位波动、峰谷值和周期与现场实测结
果一致,如图 2所示,说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配水池
的水力过渡过程特性。
3 计算实例
引汉济渭工程通过越岭隧洞将三河口水库的水输送
至黄池沟配水枢纽,配水工程将黄池沟的水通过南干线
图 2 仿真计算与现场实测对比
和北干线输送至渭河两岸 的 21个受水对 象,如 图 3所
3
示 [19 - 20] 。黄池沟为矩形池体,长 105m、宽 35m、深 8.43~10.59m,容积为 2.2万 m 。越岭隧洞、南
3
3
3
3
干线、北干线的设计流量分别为 70m ?s、47m ?s和 30m ?s。越岭隧洞输送设计流量 70m ?s时,南
3
3
3
3
干线、北干线的配水流量存在 47m ?s + 23m ?s、40m ?s + 30m ?s两种情况。配水流量调节时,越岭隧
洞、黄池沟、南干线和北干线的流量、水位变化,是工程调度关注的核心,也是本文模型需要解决的
问题。输水隧洞参数、系统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如表 2所示。
3
— 1 3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