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2022年第53卷第11期
P. 64
Q 2 Q 1,m Q 1,m
1 ,m
y + = y + ζ 1 (1)
1,m 2 s 2
2gA 2gA
1 ,m 1 ,m
式中:y 为渠道 1末节点相对于基准面的水面高度,m;下角标中 1为渠道编号,m为渠道 1划分的
1,m
3
2
段数,计算节点编号为 0~m;Q 为渠道 1末节点的流量,m ?s;g为重力加速度,m?s;A 为渠道
1,m 1,m
2
s
1末节点的过流面积,m ;y为配水池的水面高度,m;ζ 1 为水进入配水池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包含
断面变化、出水口、控制闸等。由于配水池的截面积一般远远大于渠道的截面积,配水池的流速水头
可忽略。
配水池的水进入渠道 2,由非恒定流伯努利能量方程可得配水池与渠道 2末节点的能量守恒方程
Q 2 Q 2,n Q 2,n
2 ,n
y= y + + ζ 2 (2)
s 2,n 2 2
2gA 2gA
2,n 2,n
式中:y 为渠道 2末节点相对于基准面的水面高度,m;n为渠道 2划分的段数,计算节点编号为 0~
2,n
3 2
n,从下游向上游编码;Q 为渠道 2末节点的流量,m ?s;A 为渠道 2末节点的过流面积,m ;ζ 2 为
2,n 2,n
水进入渠道 2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包含断面变化、进水口、控制闸等。
配水池的水进入渠道 3,由非恒定流伯努利能量方程可得配水池与渠道 3首节点的能量守恒方程
Q 2 Q 3,0 Q 3,0
3,0
y= y + + ζ 3 (3)
3,0
s
2gA 2 2gA 2
3 ,0
3 ,0
3
式中:y 为渠道 3首节点相对于基准面的水面高度,m;Q 为渠道 3首节点的流量,m ?s;A 为渠
3,0
3,0
3,0
2
道 3首节点的过流面积,m ;ζ 3 为水进入渠道 3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包含断面变化、出水口、控制
闸等。
配水池水体的增量等于进流、出流和溢流之和,质量守恒方程为
dy
s
A = Q - Q - Q - Q (4)
0 1,m 2,n 3,0 w
dt
2
3
式中:A为配水池的平面面积,m ;Q 为溢流道的流量,m ?s,计算公式为
0 w 1.5
{ μ B w槡 2g(y - H ) y>H w
s
w
s
Q = (5)
w
0
y ≤H
s w
式中:μ为流量系数;B 为溢流堰宽度,m;H 为溢流堰相对于基准面的堰顶高程,m。
w
w
2.2 求解算法 式(1)采用牛顿- 辛普森方法离散为
F + e Δ y + aΔ Q + e Δ y= 0 (6)
1
1,m
1
s
1,m
10
s
2
Q
(
1 ,m
1,m
1,m
1,m
式中:F = y + Q 2 2 )( Q 1,m 2 ) ;e= F 1 = 1 - (Q - ζ 1 Q 1,m Q )dA 1,m ;Δ表示相应物
- y + ζ 1
10 1,m 2gA 1 ,m s 2gA 1 ,m 1 y gA 3 dy
1,m
1,m
1 ,m
F 1 1 F 1
理量在某一迭代步的增量;a= = (Q - ζ 1 Q 1,m );e= =- 1 。
1,m
1
s
Q 1,m gA 2 y
s
1 ,m
式( 2)采用牛顿- 辛普森方法离散为
F + e Δ y + aΔ Q + e Δ y= 0 (7)
2,n
s
s
20
2
2,n
2
2
Q 2 Q 2,n Q 2,n F 2 (Q + ζ 2 Q 2,n Q )dA 2,n F 2 1
2 ,n
2 ,n
2,n
式中:F = y + + ζ 2 - y;e= =1 - ;a = =
20 2,n 2 2 s 2 3 2 2
2gA 2 ,n 2gA 2 ,n y gA 2 ,n dy Q 2,n gA 2 ,n
2,n
2,n
Q )。
2,n 2,n
(Q + ζ 2
式(3)采用牛顿- 辛普森方法离散为
F + e Δ y + aΔ Q + e Δ y= 0 (8)
30 3 3,0 3 3,0 s s
2
Q 2 Q Q F (Q + ζ 3 Q Q )dA F 1
式中:F = y + 3 ,0 + ζ 3 3,0 3,0 - y;e= 3 = 1 - 3 ,0 3,0 3,0 3,0 ;a= 3 = (Q +
3
s
3
3,0
30
3,0
2gA 2 2gA 2 y gA 3 dy Q 3,0 gA 2
3 ,0 3 ,0 3,0 3 ,0 3,0 3 ,0
Q )。
ζ 3 3,0
— 1 3 0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