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2023年第54卷第3期
P. 116
4.5 优化效果评估 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将不同偏好的调控情景与目前常规
的雨水泵站调控情景 P0进行效果评估。根据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4—2021)的要求,目前
常规调度方式的依据是雨水泵站单泵开启水深为水泵 30s的排水量,随着泵站蓄水池水深的增加,依
次增加水泵开启个数。表 2展示了不同调控情景在节点积水累计时间、泵站总输出污染负荷、泵站总
耗电量方面的实施效果,与调控情景 P0相比,优化调控情景 P1在节点积水累计时间上延长了 0.27h,
在泵站总输出污染负荷上减少输出了 1383.34kg污染负荷,在泵站总耗电量上节约了 621.92kW·h电
能。进一步与调控情景 P2、P3、P4进行对比分析,调控情景 P2缩短了 1.08h的节点积水累计时间,
调控情景 P3减少输出了 3873.4kg的污染负荷,调控情景 P4节约了 662.1kW·h电能。综合来看,优
化调控情景 P1在不明显增加城区内涝压力的基础上,减少了泵站总输出污染负荷和总耗电量,实现
了系统最优。
表 2 不同调控情景实施效果评估
调控情景 节点积水累计时间?h 泵站总输出污染负荷?kg 泵站总耗电量?(kW·h)
常规调控情景 P0 1.85 14477.3 1788.5
优化调控情景 P1 2.12 13093.9 1166.5
节点积水累计时间最小调控情景 P2 0.77 14201.9 1582.6
泵站总输出污染负荷最小调控情景 P3 6.29 10603.9 1137.0
泵站总耗电量最小调控情景 P4 4.32 12057.5 1126.4
以 1#雨水泵站为例,对不同调控方案的启泵水深进行分析,如图 9(a)所示,可以看出,调控情
景 P2偏好节点积水累计时间最小,启泵水深偏向低水位早启泵,造成了较大的泵站输出污染负荷和
耗电量。调控情景 P3和 P4偏好泵站总输出污染负荷和总耗电量最小,启泵水深偏向于高水位晚启
泵,造成了较长的城区积水累积时间。调控情景 P1正处于上述两种情形之间,这种调控方式不仅发
挥了泵站调蓄池的库容缓存作用,而且也对初期雨水水质起到了稀释作用。
进一步对 1#雨水泵站雨水调蓄池的水深变化进行分析,如图 9(b)所示,可以看出,调控情景
P1、P3、P4对于蓄水池容积的利用率显著大于调控情景 P0和 P2,其中常规调控情景 P0对于 1#雨水
泵站蓄水池的利用率仅为 57.5%,而优化调控情景 P1对于 1#雨水泵站蓄水池的利用率达到 85.0%,
蓄水池容积利用率提升了 27.5%。
图 9 不同调控情景下 1#雨水泵站的排水泵启闭方式和蓄水池容积变化
优化时效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问题,在 CPU为 Intel8核酷睿 i7处理器、16G内存的计算机配置
条件下,对研究案例运行迭代 300次,单线程串行计算累积时间为 23.54h,多线程并行计算累积时间
为 5.64h,相比之下,本研究提出的多线程并行加速方式将计算速率提升了约 4.2倍,显著提升了城
区雨水泵站多目标寻优的时效性。
— 3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