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2023年第54卷第3期
P. 58
图 4 不同时刻地表水文模型和水动力模型耦合边界的位置
基于不同工况得到的区域出口(200m,200m)处的流量过程线 表 2 不同的工况的网格比
如图 5所示,并将模拟结果与解析解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 工况 粗细网格比例
case00 均匀网格(1m × 1m)
是流量过程线的形状还是洪峰流量,不同工况得到的结果与解析解
case12 1∶2
接近,这说明 M- DBCM 能 够 较 好 地 模 拟 复 杂 地 形 下 的 降 雨 径 流 case15 1∶5
过程。 case10 1∶10
统计不同工况的计算时间,如图 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工况的模拟时间按从大到小的顺
序排列为:case00>case12>case15>case10。在 case00中,由于 采 用 均匀 网格,整 个计 算区 域 被划分
4万个小网格,而在 case12、case15以及 case10中采用多重网格,计算的网格数量远少于 4万。网格
数目越多,所花费的计算时间越长,其他工况比 case00少花费 40%的时间。随着粗细网格比的增加,
所花费的计算时间逐渐减小。这表明,基于多重网格划分计算区域,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
计算效率。
图 5 不同工况模拟的流量过程线 图 6 不同工况的模拟时间对比
在实际流域中,由于非淹没区远大于淹没区,在多数区域采用粗网格和大时间步长,仅在小部分
低洼积水区采用细网格和小时间步长,就可以明显地提高计算效率,因此 M- DBCM 应用于较大时空
尺度的洪涝灾害模拟时可兼顾计算效率和精度。
4 结论
模拟精度、计算效率以及格式稳定性是评价模型性能的三个重要指标。为提高流域洪涝模型的计
算效率,同时保证良好的计算精度,本文基于多重网格技术,建立了地表水文与局部二维水动力的动
态双向耦合模型( M- DBCM)。将流域划分成不同分辨率的网格,在粗网格区域采用地表水文模型和大
8
— 3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