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2023年第54卷第3期
P. 56
图 2 耦合界面的通量计算方法
当 S ≥S >0时,耦合界面位置向淹没区移动,通过耦合界面的通量采用 F i,j + 1?2 = F = [hv,0] T
i,j
DN
DN
UP
计算,此时耦合界面上只传递质量,不传递动量。
S F - S F + S S (U - U )
UP
DN UP
DN
DN
UP
UP
DN
当 S <0<S 时,采用 F = f(F ,F ) = 计算通过耦合界面
DN UP i,j + 1?2 DN UP
S - S
UP DN
T
2
2
T
的通量,其中 U = [h,0] ,U = [h,hv] T ,F = [hv,0] ,F = [hv,hv+ gh?2] T 。在耦合
DN i,j UP i,j + 1 DN i,j UP i,j + 1
界面既传递质量又传递动量,耦合界面不移动。
2
2
当 S <0,S <0时,耦合界面的通量采用 F = F = [hv,hv+ gh?2] T ,淹没区扩大,耦合
DN UP i,j + 1?2 UP i,j + 1
界面向非淹没区移动,耦合界面既传递质量,又传递动量。
在 SWMM等水文模型中,由于采用一维非线性水库方法,汇流计算存在误差,难以实现水文汇流
过程与二维水动力过程的动态双向耦合。本文采用适合二维流动的非线性水库水量平衡公式和曼宁公
式,构建地表水文和二维水动力过程的动态双向耦合模型,并通过 CMI无缝连接两种模型,模型耦合
机理与洪涝发生及发展过程更加接近。利用特征波法分析耦合动边界位置移动方向,保证通过耦合界
面的质量、动量守恒。对比单向耦合模型要先后计算水文和水动力模型,本文提出的耦合方法中两种
模型同时计算,两个模块之间不需要等待人工处理数据,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节省了总的计算时
间。与全域二维水动力模型相比,本文构建的耦合模型将明显提高计算效率。
3 算例验证
3.1 二维降雨径流实验算例 Cea等 [30] 进行了一个简化的降雨径流实验,降雨在空间上分布均匀。
— 3 0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