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2023年第54卷第3期
P. 55
图 1 网格划分及插值示意
向耦合。首先设置水深阈值,根据该阈值将细网格分为淹没区和非淹没区。若网格内的水深小于阈
值,将其视为非淹没区,采用地表水文模型计算;反之,视为淹没区,采用二维水动力模型计算。随
着降雨条件的变化,网格水深不断发生变化,淹没区和非淹没区范围也发生变化,采用 CMI连接淹没
区和非淹没区。
动态双向耦合模型以 Godunov型通量求解分析为理论基础,根据接触间断处的水位、地表高程及
特征波波速计算界面通量及两种模型之间的水量、动量交换。图 2展示了 x方向的耦合动边界的移动
情况,在 x方向耦合界面左右两侧的特征波如下:
S = u - gh i,j (4)
槡
L
i,j
S = u i + 1,j + gh i + 1,j (5)
槡
R
以下根据特征波的大小,对耦合边界的不同情况详细说明。
第一种情况,两个特征波均大于 0,即 S≥S>0,耦合边界位置向淹没区移动,如图 2(a)所示。
L
R
此时耦合界面的通量计算仅依赖于网格 ( i,j),与网格(i + 1 ,j)无关。采用地表水文模型计算网格
( i,j)的水深和流速,采用水动力模型计算网格(i + 1 ,j)的水深和流速,在耦合界面上只有水量通过。
网格( i + 1,j)的速度不影响网格(i,j)。通过耦合界面的通量计算如下:
F = F = [hu,0] T (6)
i + 1?2,j L i,j
从上式可以看出,此时在耦合界面上只传递质量,不传递动量。
第二种情况,两个特征波一个大于 0,一个小于 0,即 S<0<S,此时耦合界面位置不移动,如图
L R
2(b)所示。耦合界面的通量计算与网格(i,j)和网格(i + 1,j)均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SF - SF + SS(U - U )
L
R
L
L R
L
R
R
F = f(F,F ) = (7)
i + 1?2,j L R
S- S L
R
T
2
2
T
式中:U = [h,0] ;U = [h,hu] T ;F = [hu,0] ;F = [hu,hu+ gh?2] T 。
i + 1 ,j
i,j
R
i + 1 ,j
L
R
L
i,j
第三种情况,两个特征波均小于 0,即 S<0,S<0,此时耦合界面位置向非淹没区移动,如图 2(c)
R
L
所示。耦合界面的通量计算仅与网格( i + 1,j)有关,计算如式(8)所示。
2
2
F i + 1?2,j = F = [hu,hu+ gh?2] T (8)
i + 1,j
R
从式(7)(8)可以看出,在这两种情况下,网格(i + 1,j)的流速对网格(i,j)产生影响,耦合界面
处既有质量传递又有动量传递,通过耦合边界的质量和动量守恒。
同理,在 y方向上,耦合界面的变化亦可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
在 y方向耦合界面上下两侧的特征波为:
S = v + gh (9)
UP i,j + 1 槡 i,j + 1
S = v - gh (10)
DN i,j 槡 i,j
— 3 0 5 —